No menu items!

    钟南山称“长期动态清零不可能”被消音

    本文综编自BBC中文网、美国之音、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近日,中国抗疫权威专家钟南山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出的声音遭到删减一事,传递出中国在疫情防控问题上的矛盾信号,引起外界关注与疑虑。

    钟南山称“长期的动态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

    据多维新闻报道,钟南山的发声来自他与另一位研究者4月6日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的英文文章《关于中国在即将到来的COVID-19时代重新开放的战略》。文章称,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政策是为了持续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但中国需要重新开放,以使社会经济发展正常化,并适应全球的重新开放。长远来看,长期的动态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4月8日在南开大学线上课堂授课时,钟南山也曾有过类似说法称“中国会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开放,但完全开放不适用,那样因病死亡人数会明显增加。”

    钟南山的这些说法,与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新冠疫情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2021年7月29日个人微博里所称“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是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颇有异曲同工之意。

    陆媒:“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变”

    钟南山这篇英文文章的中文翻译此前在中国网络上流传,不过很快遭删除。多家陆媒4月20日刊发他8日的演讲,内容反而是中国目前仍应坚持动态清零。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网站在同一天发表了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变的文章。文章援引习近平的话说,动态清零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目前,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变异在传染性、致病性等方面有明显的规律,既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减弱方向发展,也有可能向传染性增强、致病性也增强方向发展。无论如何变异,我们要从最坏的可能去准备。”这似乎可被视为钟南山新表态的“反证”。

    摇摆的防疫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舆论里形成了“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的路线之争。

    据BBC中文网报道,3月,中国曾出现多个看似给“清零”政策松绑的信号。彼时,上海疫情仍属可控范围,坚持过去两年的“精凖防疫”策略,即用最小的社会成本控制疫情,既做到快速追踪,又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3月1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更新的第九版新冠诊疗指南, 重大变化包括规定轻症集中管理,而非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其次国外药厂辉瑞的新药Paxlovid获官方推荐进入临床治疗。

    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称:“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些似乎都在预示,中国在为未来可能的社会开放做凖备。但4月3日,上海单日本土新增阳性病例425例,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中央向上海发出疫政策定调明显转向。

    牛津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陈铮鸣对BBC说, 这次中国上海出现政策上的摇摆,是因为奥密克戎这个新对手一下子让上海破防了。

    法律和政策层面的松绑

    陈铮鸣指出,中国开放的条件逐渐成熟但未完全成熟,涉及多方面的考量。

    未来首先需要将新冠肺炎降级为乙类进行管理,进而从政策层面进行改变。2020年1月,中国卫健委的公告对新冠肺炎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近期中国的社交网络流传一些因居民拒绝到方舱医院,被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以违反《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为由强行带走的视频。上海疫情失控后,多名官员因防控不利被免职。

    “降到乙类以后,(可能)就不会出现比如抓人,官员因疫情防空不利被开除这样强硬的措施。一定要有法律依据,否则下面就无所适从。”陈铮鸣解释说。

    陈铮鸣表示,接种率也是开放与否的参照。“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跟(第五波疫情初期的)香港一样,高危的对象没有全程接种疫苗。”

    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64亿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3月18日表示,中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接种两针疫苗)。

    医学专家:中国要走出新冠必须改变现有策略

    中国目前的官方发布和大部分媒体的报道中,着重关注感染者数量,而非死亡和重症率这样的指标。

    陈铮鸣评论称:“假如指标不变的话,中国永远不可能开放。”他预测中国可能还是采取“以拖待变”的稳妥措施,等待传染力更强,毒性更弱,像普通病毒感染一样的变种出现。

    美国之音引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阿达利亚医生的观点认为,中国要走出新冠的阴影,必须改变现在的策略。这包括为高危人群提供疫苗,分发快速试剂盒,储备抗病毒药物以及单克隆抗体药物。

    “与此同时,他们需要教导人们规避危害和提高风险承受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使用没有科学依据的威权工具,”他说。

    本文综编自BBC中文网、美国之音、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