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上海不能及时复工 影响真有这么大吗?

    – 1 –

    今天一早,就看到几位行业大佬发话了:

    余承东和何小鹏说,如果上海五月不能复工,所有涉及上海供应链的科技和工业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都将全面停产。

    再加上之前的李斌。

    国产新能源的半壁江山的车企老大都出来讲话了,看来上海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确实不小。

    我们之前说过疫情冲击供应链,但毕竟是管中窥豹,但这话由行业大佬说出来,肯定是实锤无疑了。

    问题是,有这么严重吗?全面停产,会不会有点耸人听闻?

    可能真不是。

    – 2 –

    首先说海外供应链。

    目前,中国大多数制造行业的上游关键原材料、设备及零配件无法自主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

    上海洋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很多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和元器件,现在都受到了影响。

    目前公开的信息是,上海港因为核酸检测能力不足,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

    然后更重要的是上海本土供应链企业。

    首当其冲的是汽车行业,难怪几大车企大佬都在着急发声。

    中国有三大汽车中心,上海、广东、吉林,目前上海和吉林疫情都很严重,广东也不乐观。

    以上海为例:

    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及周边设厂:

    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联合电子、安波福、采埃孚、舍弗勒、大陆、博格华纳、蒂森克虏伯、电装、延锋伟世通。

    汽车芯片供应商:飞思卡尔、德州仪器、恩智浦、上汽英飞凌等。

    其他零部件供应商:华域汽车、科博达、保隆科技、岱美股份、上海沿浦、福耀玻璃(福耀上海)、拓普集团(上海拓为)、银轮股份(上海银轮)、天成自控(上海天成)、继峰股份(格拉默上海)、宁波华翔(上海井上华翔、上海华翔哈尔巴克)、新泉股份(上海新泉)、经纬恒润(上海涵润)、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三花智控(上海三花)、沪光股份(上海泽荃)等。

    整车生产商:上汽旗下一系列品牌、特斯拉等。

    目前多数零部件公司目前采用关键岗位留守工厂闭环生产的模式。

    目前产能肯定是受影响的。

    但是汽车行业还不是主要的供应链,上海最重要的其实是:

    半导体产业链。

    上海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产业规模占全国23.9%、拥有国内40%左右的产业人才、集聚超过700家行业重点企业,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最完整、企业集聚度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盘点一下(信息来源 ittbank):

    晶圆厂:中芯国际及华虹半导体。

    封测厂:安靠封装测试、凯虹科技有限公司、日月光封装测试、紫光宏茂微电子、晟碟半导体。

    芯片设计:在国内主要的芯片公司中,其中约一半公司办公地址在上海,很多设计公司在上海均设有研发中心或办公室。

    半导体材料厂商和设备厂:

    半导体被誉为现代产业的粮食,上到航天、军事,中到计算机、手机和汽车,下到空调、电视机、电风扇,少了半导体都不行。

    这就是不是影响一个行业这么简单了,而是影响全行业。

    目前,半导体企业都在封闭式生产,但是如果疫情不结束,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光生产出来也没用。

    这时候再回忆之前上海官员说的那句话:

    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确实是这样。

    – 3 –

    结语

    从上面大佬给出的时间点——5月份——看来已经是库存消耗的极限了,现在到5月只有15天,上海能控制住疫情吗?

    压力还是蛮大的。

    有网友说要拆分产业链,谈何容易,产业链的聚集,是资金、人才、区位、政策、配套……各种要素结合的结果,为了一个疫情搞三线建设,没必要。

    如果真的面临停工的问题,大家可能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控制好现金流,量入为出,不要轻易跳槽辞职。

    看这情形,近期应该会有利好政策出台吧。

    0 - 0

    Thank You For Your Vote!

    Sorry You have Already Voted!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