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川普上任脚步逼近,各方对于川普2.0的讨论渐增,特别川普对于中国会采取何种措施,川普时代的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都是全球产官学在评估的议题。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认为,川普第二任期,美国会更加「内向」,更关注自身事情,不会太操心国际事务。
吴心伯近期接受第一财经专访表示,川普上任后不确定性将贯穿未来多年的中美关系。川普上任后,美国对中政策料将出现多个新变化,比如中美交流合作领域可能会逐步「缩水」、摩擦可能会增加。
吴心伯指出,相较于拜登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比较系统的战略规划,侧重科技牌,川普更喜欢打关税牌。「但成效如何,也要看具体情况。」他表示,一方面有些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可能是逆差,在这种情况下大打关税牌,一旦对方选择在贸易领域进行报复,其实对美国而言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在美国通膨影响下,未来大幅加征关税的空间就很小了。
此前川普曾扬言要把对中国关税提高至60%,吴心伯认为实际操作上不可能一步到位,但中国应对上必须要做最坏的准备,比如经济增长动力要更多仰赖国内市场,且出口要更多开拓第三方市场。
吴心伯也提醒,跟美国谈关税不光只是关税问题,因为,贸易问题与金融、投资等其他问题都紧密相连。他提及川普关心去美元问题,因为中国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对外贸易大部分还是使用美元。虽然中国对美国有顺差,但相当一部分顺差购买美国国债。这其实支持了美元体系,稳定了美国国内市场。
对于川普第二任期,吴心伯认为,美国国内对立和撕裂肯定会加剧。川普的内政外交政策都呈现出「走极端」的特征,而且依靠基本盘;经济方面,保护主义或者「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更加浓厚,把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外交上,则会更多地围绕美国的利益实行单边主义,不顾及国际规则、多边机制,更「我行我素」,包括退群等。「这些都是可以预期的。」他说。
川普政府团队近期基本确定,观察这些人选,吴心伯认为有三个特征:一是这些人选对川普绝对忠诚;二是人选大部分非建制派,与川普本人政策主张关联度高;三是人选清一色强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