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那一晚 改变了宋楚瑜与钱复的未来

    1978年12月29日下午,新闻局副局长宋楚瑜在台北宾馆向中外记者说明我国政府对中美谈判的立场。(本报数据照片)

    美国前总统卡特,以100岁高龄去世。对台湾人而言,卡特任内最知名作为,就是与中国大陆「关系正常化」,与中华民国断交。断交消息一出,引发台湾民众愤慨不已,赴台商讨未来双方关系的美国代表团,车队一度在松山机场外被围堵抗议,让美方人员虚惊一场。此外,钱复与宋楚瑜两位未来的重要官员,当时分别是43岁与38岁,他们在断交事件中,也各自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华府与北京关系愈走愈近,台美断交愈来愈宛如希腊神话中,即将坠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美方始终不愿意明说。1978年12月15日下午,驻华大使安克志打电话给新闻局副局长宋楚瑜,希望安排次日上午9时晋见蒋经国。安克志没说原因,只表示「奉美国国务院训令,有重要事情必须向总统单独报告」。宋联系七海官邸,蒋同意。

    当天深夜11时40分,安克志又来电表示,希望会面提前到明天上午7点钟。宋楚瑜问:「是不是『那件事』要发生了?」安克志说:「我奉命不能在这个地方提。」宋楚瑜立刻表示:「如果是这么重要的事,应该现在就见,不是明天上午。」安克志表示必须请示华府,半小时后回复可以提前见蒋。

    宋赶到七海官邸,时间是16日凌晨零时30分,蒋经国早已就寝,他进入官邸摸黑走到蒋经国卧室,打开灯,走到床前摇醒蒋经国。蒋躺在床上问:「什么事?」宋说:「安克志大使紧急求见。」蒋又问:「什么事?」宋说:「详情不清楚,可能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问题。」不久钱复(外交部次长)也赶到,凌晨2时10分,安克志抵达七海官邸,向蒋经国报告卡特总统的决定。

    卡特总统在白宫发表谈话,宣布与中国大陆建交,是华府时间15日晚间9时(中原标准时间16日上午10时)。换言之,美方本来打算在宣布断交前1小时,才通知中华民国,后来改为3小时。在宋楚瑜的建议下,多争取到半个晚上的反应时间。

    为了讨论未来双方关系模式,美国政府由副国务卿克里斯多福率团赴台。宋楚瑜负责每天谈判后,向中外新闻界报告谈判进度与台方立场。英挺外表与流畅口才迅速引起瞩目。第二年1月,新闻局长丁懋时调外交部次长,宋楚瑜代理局长,不久真除。宋在局长职务上积极任事,成为知名度最高的新闻局长,为未来的政坛之路打下基础。

    1978年12月27日晚间,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多福﹙右二﹚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向中外记者发表声明。右三为外交部次长钱复、左为美国驻华大使安克志。(本报数据照片)

    如果说台美断交给了宋楚瑜展现才华的机会,钱复则是因此背了黑锅。27日晚间,克里斯多福一行人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外早已被抗议者包围得水泄不通,愤怒的民众还以鸡蛋、棍棒等攻击座车,让美方成员饱受惊吓。谈判开始时,钱复代表中华民国宣读声明,措辞强烈批评批评美方,包括宣称代表团赴台是「美国政府错误决定后的减轻灾害步骤」,并痛斥卡特政府以人权为标榜,却承认残暴的中共政权,实为一大讽刺:声明并要求,双方未来关系只能在政府对政府之下进行。

    1978年12月27日晚间,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多福﹙右二﹚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外交部次长钱复(右)在场迎接,表情严肃。(本报数据照片)

    钱复多年后回忆,那份声明是自己外交生涯中,唯一一次从头到尾读稿。因为内容是总统官邸发出,要求逐字宣读。钱复曾问送文稿来的宋楚瑜,能否修改措辞?宋回答没办法。钱复说,这番话加上遭到群众攻击的惊吓,让美方代表恶感满溢,反而不利于断交后双方模式的谈判,自己也一度成为美方不欢迎的黑名单。

    蒋经国本来希望由钱复担任断交后的驻美代表,但美方不同意,表示双方关系已经是非政府交流,如果派现任外交官,就等于是换汤不换药。蒋经国只得派已经退休的前驻纽约总领事夏功权为首任代表,钱复直到1983年初,才得到美方同意,出使华府成为第三任代表。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