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甘肃的东乡族人马骉,去年底走线到纽约后,一直住在法拉盛附近的一处民间「避风港」内,与来自中国西北的很多穆斯林走线客共同生活。此后,「避风港」的发起人开了一家清真牛肉面馆,有拉面手艺的马骉,顺理成章成了主厨。马骉与很多赴美后辛苦打拚的走线客不同,他每天工作八小时后,便准时下班。
马骉抵美国前,通过旧识与法拉盛的「避风港」联系好,闯过边境即奔纽约。在这里,数十名处在拿到工卡前最艰难时段的走线客,免费住在同一屋檐下,相互帮扶、有力出力,留在家中的人,做好各自家乡的正宗风味菜肴,让出门打工的人,每天回到家都有温热的饭菜可以享用。
拿到工卡前 住一起互相帮扶
马骉说,闯荡江湖的中国西北穆斯林,多有一手清真菜手艺,但在纽约,去汉人开的餐馆打工多有不便,语言障碍又使他们难以进入其他族群经营的清真餐馆工作。自己人筹办中的面馆,正与他的手艺不谋而合。
➤➤➤美梦或困境?专题剖析走线客生活现状及所思所想
在这间位于纽约皇后区森林小丘(Forest Hills)的面馆,马骉除了掌勺拿手的兰州牛肉面外,还结合开店经验,相继开发出拌面、抓饭、大盘鸡等新疆风味菜肴。还有四、五位同住在法拉盛「避风港」的走线客,也在面馆一起工作,有的擅长包韭菜盒子、拌凉菜的厨师,也有与他轮班的拉面师傅。
在走线途中相识的汉人乔纳森,因会说英语,也被招募来做前台工作。
无论是今天的走线客还是曾经的「跳船客」,华人新移民在美国的奋斗史,总是充满了艰辛。不过,马骉们却能像白领一样,稳定拿到高于纽约市法定最低标准的时薪,而且每天只工作八小时。
面馆刚开业时,营业时间为每天11时至晚7时,几乎放弃了最受欢迎的晚餐时段,就是为了确保员工工作不超时。后来人手逐渐增多,开始实施轮班制,营业时间才延长到晚间9时30分。
马骉表示,没有人不想赚钱,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必要拚命,但要清楚一路辛苦走线而来的目的。
不为营业额烦恼 过平淡生活
「我是为追求自由和平等、逃离中国高压统治而来的,不是为了赚快钱。」马骉曾在中国经营过多年面馆,也曾在沙特阿拉伯闯荡过江湖,他的体会是,在中国,人们经常仅仅为了「生存」这个基本需求去拚命,而既然来到了美国,就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技能好好享受这自由且富足的生活。
「未来自己开店,还能否如此洒脱?」面对这个问题,马骉说,小餐饮业的利润其实不低,而在美国只会比中国更高。只要努力且用心地正常营业,不必对自己太狠心,也能过上平平淡淡的自由生活。
马骉表示,与其他走线客相比,他非常幸运的,从最初的安置到随后的自食其力,背后的「贵人」,提供了全套的帮助。
法拉盛避风港 为走线客送暖
住在纽约的回族人士马聚两年前与友人在法拉盛附近租下一套多层住房,后来逐渐发展成马骉落脚的「避风港」。马聚介绍,发起这样一个空间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能有一个与在纽约生活的穆斯林友人定期聚会、吃一吃家乡菜的场所。
由于他结交甚广,走线大潮出现后,很多逃离中国的穆斯林故交经常向他求助,因而他便考虑将私人聚会空间,扩展成能够容纳和接待走线客的公共空间。
马聚表示,初来乍到的走线者人生地不熟,语言也有障碍,仅凭一己之力几乎不可能租到房住。一个落脚的空间,对他们来说便是雪中送炭。「避风港」中最可怜的一名走线客,是其他居民在街上「捡到」的。当时正值寒冬,他因不知该去向何处而露宿在纽约街头。
马聚说,目睹那些刚刚登陆的走线客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令他感到难受,而他自己「恰好还有这么一点能力」,便遵循自己的信仰,营造了这样一个「避风港」。
最初来到「避风港」的走线客中,至少已有两人顺利拿到绿卡。马聚透露,这两名年轻人都遵循他的建议,去报名参军。马聚告诉他们,参军报国,是对这个收留并赋予我们自由的国家表达感恩的最佳方式,「该谢的不是我,而是美国。」
授人以渔 顺带吃正宗家乡味
根据不成文的规则,「避风港」居民在拿到工卡并顺利打开新生活后,就要搬出去自己租房,以便为新来者让出空间。
包括马骉在内的一些为追求信仰自由而逃离中国的穆斯林人群,走线时年龄都已不小,甚至有超过60岁的。马聚介绍,他与几名有心伸出援手的友人在思考如何「授人以渔」时,颇费脑筋。
马聚经过思考和观察后,与友人决定开一家面馆,既能让马骉和具拉面手艺的师傅有用武之地;当然,也带有「一些私心」,「店开好了,我们也有个地方能随时去吃到正宗的家乡风味。」
马聚说,对每一名进店工作的走线客,他都会要求他们拥有食品安全从业资质、学习纽约的地方法规、积累资本和经营经验,等到熟练后,未来自己出去开店。
目前,马骉的职责又多了一项,面馆招募学徒,他要传授手艺,帮助更多人习得能够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