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纺织之乡」之称的江苏南通市,「假羽绒制品」泛滥,官媒央视揭露当地企业以「丝」代「绒」,贩售填充伪劣品的假羽绒服、羽绒被,成本相差一倍以上。专家指出,「飞丝」填充羽绒服不保暖且缺乏高温消毒,可能会致病。
所谓「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央视财经节目「财经调查」暗访南通电商发现,一些网售低价羽绒服存在填充物造假的情况,为了控制成本,以「飞丝」冒充「羽绒」,并伪造质检报告。
报导说,同样一款外观的羽绒被,充90%羽绒,成本800元;充「高丝」,成本只要400元。用「飞丝」冒充「羽绒」已成当地市场「公开的秘密」,这些不达标的假羽绒被除了被消费者买回家中,也会流向饭店、民宿等场所。
直播主透露,用「丝」取代「绒」,成品在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手感也极为相近,为了避免消费者发现破绽,他们卖的被子仅一格填充羽绒,其他全都是丝;而标明绒子含量的检验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也是他们成批采购来的,一套成本仅1元至2元。
羽绒服产业同样充斥乱象,有商家把合格羽绒服的检测报告用在不合格的产品上,为了牟取利益还「分仓」发货来躲避监管,监管严的地方就发好货,监管不严的地方就发「充丝」的。
在央视报导之后,南通市场监管局发布通报,已连夜针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查封扣押、立案查处。
第一财经报导指出,南通假羽绒服并非个案,11月初,浙江湖州市织里镇公安捣毁一个生产、销售伪劣羽绒服窝点,涉案企业用「粉碎毛」来生产羽绒服,以降低成本。
报导说,粉碎毛、飞丝材料是由鸭、鹅毛的边角废料粉碎以后成为丝绒状,生产成羽绒制品后保暖效果差,还存在致病风险。央视记者更直击工厂生产过程中充满粉尘,现场工人须配戴专业面具,避免粉尘吸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