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台南女儿开餐车「灶脚」穿梭法国乡镇 手作包子三杯鸡介绍台湾味

    旅法台侨李宜芳(中)今年辞去工作7年的法国餐厅,开始了台湾餐车经营,在人口相对纯朴的乡镇穿梭,推广台菜。虽独立创业有许多挑战,但先生(右)与公公(左)一路给予支持和协助。(李宜芳提供)

    在法国餐厅工作7年的台南女儿李宜芳今年创业,经营台湾餐车,穿梭巷弄,让台菜在法国城镇飘香。李宜芳告诉中央社,想通过妈妈和阿嬷传承的家乡味,让乡村更多民众认识台湾。

    米白橘黄的餐车穿梭在法国西南部城市阿真(Agen)周边村镇的大街小巷,上面画有诺大的台湾,在不同的的市集、广场、停车场上兜售全手作的肉包、菜包、煎饺、刈包,以及炒米粉、卤肉饭、三杯鸡等台湾味。餐车中单打独斗的身影,就是台南女儿李宜芳。

    本身念食品科学的李宜芳在2017年在新西兰打工度假认识如今的另一半,2018年为爱走天涯,落脚法国。

    李宜芳过去7年都在阿真的法国餐厅工作,好手艺深得老板信任,不仅推出法台结合的「宜芳特制菜」,如鹅肝煎饺、鸭肉包子、葱烧鱼等,最后还把一整间海鲜餐厅交给她做主厨,让她一手打理。

    可惜法国餐厅工作时数太长,已有两个小孩的李宜芳难以兼顾,犹豫再三辞掉稳定的餐厅工作。但仍想继续餐饮业的她,选择独立创业。基于地点机动性高,成本也较为可控考量,李宜芳决定开始餐车营运。

    李宜芳11日在电话访问中告诉中央社把餐车取为「灶脚」的原因,「我来自台南海线,家里都讲台语,妈妈和阿嬷都常说到『灶脚』,对我来说是很亲切的字眼」。

    李宜芳做法式料理出身,却选择主打台菜,动机之一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台湾。

    李宜芳向记者坦言,所有海外台湾人都会有个困扰,就是被误认为是中国人,「我想让大家知道我是台湾人」。通过饮食让法国人认识台湾是最快的方式,「要认识不同国家,『吃』是最直接的」。

    法国的亚洲料理还是以越南菜为大宗,所以为了营收考量,李宜芳也在菜单中加入了越南炸春卷、生春卷等菜品。李宜芳给自己一年时间创建客群,先努力推广台湾料理,之后再考虑是否调整方向,「目前我还是蛮执着推台湾菜的,会先努力看看」,她说。

    李宜芳说,餐点都是台湾家常菜,「是我们家会做的菜,如阿嬷做的炒米粉,或妈妈做的炒面、煎饺,是我从小吃的妈妈或阿嬷的味道,然后我把这味道做给这里的客人。我的手艺就来自于她们,所以自然而然就会想做这些东西。」

    李宜芳告诉记者,台湾味的精髓之一,就是红葱头,「然后我是台南人,所以一定要加糖」,她笑着说,「平易近人也是精髓」,而甜咸滋味也恰好受年轻一代法国人青睐。

    对李宜芳来说,料理本身她驾轻就熟,在法国乡下城镇经营台湾餐车最大的挑战,就是驾驶餐车。因为车身大、行驶模式不同,起初几周都需要家人陪同。

    另一个挑战,是由于自己居住的城镇相对传统,国际化与都市化程度低;居民虽愿意尝鲜,但大多对异国料理都不熟悉,让当地民众认识台湾料理是一大挑战。

    所幸离开餐厅前,得到当时老板全力协助,还向客人推荐餐车,因此目前5成的业绩都靠以前餐厅的老顾客或固定回头客,几个月生意就已基本上了轨道。

    而最大的成就感,则来自于独自完成一切,并从客户口中得到好的回馈。特别是当他们知道包子、春卷、煎饺等一切都是新鲜手作的,更是赞不绝口。

    近来法国常会播出台湾新闻,当客户知道她来自台湾后,第一个问题都是「台湾和中国关系是否很紧张」。李宜芳会顺道介绍台湾,也会和好奇的客人解释她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拿的是不同护照,「连我前老板也会跟客人强调我是台湾人」。

    被问及「台湾料理」对她而言代表什么,李宜芳毫不犹豫回道:「妈妈的味道。我想家时就会做台湾菜。之前疫情回不了台湾,为了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我连臭豆腐的卤水都自己搞定。台湾料理对我来说,就是儿时记忆的味道」。

    在法国西南乡村经营台湾餐车的李宜芳告诉中央社,法式料理出身的她选择台菜,是希望通过妈妈和阿嬷传承的味道介绍家乡,而她的好手艺也赢得了前老板背书与老顾客固定捧场。(李宜芳提供)
    米白橘黄的餐车穿梭在法国西南部城市阿真周边村镇的大街小巷,画有诺大的台湾,写着「宜芳灶脚」。李宜芳表示,做台湾餐车的动机之一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台湾,车里还挂有国旗。(李宜芳提供)
    旅法台侨李宜芳独立经营台湾餐车,坚持所有的料理都是新鲜手作,包括肉包、菜包、煎饺、刈包,受到顾客欢迎和称赞。图为菜包。(李宜芳提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