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头条

    物价贵要精打细算采购 减外出用膳省不必要开支(组图)

    杂货价格按年录得两位数增幅,市民生活压力沉重。(凌文杰摄) 虽然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公布上月整体通胀率为5.2%低于预期,但对市民日常生活而言并无太大感觉,因为杂货价格按年仍录得两位数增幅,民众每日仍然要精打细算地采购,才能在工资追不上物价增幅的时势下勉强过活。 记者昨日下午采访民众对于通胀率放缓的看法,家庭主妇许女士慨叹,经历多个月的通胀,现在对于物价增幅已经麻木,「我觉得所有东西都很贵,不管是蔬菜、水果、肉类还是鸡蛋,每天都要到处格价看看哪里的东西比较便宜。」 从事零售业的曾先生表示,他和太太目前都只是赚取最低工资,根本无法追上物价增幅。他指在物价飙升的情况下连小费也有通胀,因此已经尽量减少外出用膳,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就中国干预指控获CSIS简报 道格福特相信柯文彬清白(图)

    安省省长道格福特今年2月7日在渥太华出席记者会。(加新社) 安省省长道格福特周二表示,在进步保守党议员团华裔成员柯文彬(Vincent Ke)被指跟中国干预加拿大大选事宜有关后,加拿大保安情报局(CSIS)曾向安省省长办公室提供相关简报。他指,省政府没有采取行动是因为简报的信息有限,而他个人相信对方是清白的。 在媒体的相关报道曝光后,柯文彬于本月10日从进步保守党议员团辞职,并以独立身分议政,但他反击指「环球新闻」(Global News)的相关报道「虚假和诽谤」。 道格福特办公室透露,CSIS于去年11月向时任幕僚长的华莱士(Jamie Wallace)作简报,而华莱士稍后向省长汇报。 道格福特强调,是次会面很简短,「不深入」。他说,对CSIS来说,一切都属于机密,他们只简单说了几句,然后不断重覆说无可奉告。 道格福特的办公室指,由于CSIS提供的信息有限,省府没有采取行动,并决定让国家安全部门负责这项工作。 他强调,省府会配合CSIS的调查,但他相信柯文彬最终可还自身清白,届时他就可以恢复议员团成员身分。 「环球新闻」较早时报道称,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通过一名联邦候选人的助手,透过商人魏成义和多伦多华联总会,支付了大约25万元用于2019年的联邦选举,据称该助手将其中的5万元转给柯文彬。柯文彬在2018年首次当选,并于去年6月成功连任。 「环球新闻」早在去年11月一篇报道提及一名安省议员牵涉中国干预加拿大大选的指控,当时没有指名道姓是柯文彬,但道格福特办公室称,记者曾询问关于该名省议员的问题。省长的幕僚长随后要求并收到CSIS的简报,不过没有具体信息。

    加国通胀回落料停加息 食品价按年仍涨10.6%(组图)

    加拿大统计局昨发表最新通胀数据,在今年2月的年度通胀率已下跌至5.2%,但食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与去年2月相比上涨了10.6%。(资料图片) 有商户在店铺当眼处摆放特价货品吸引顾客。(凌文杰摄) 加拿大统计局昨(21)日发表最新通胀数据,在今年2月的年度通胀率已下跌至5.2%,但食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与去年2月相比上涨了10.6%,只略低于食品价格在今年1月份的涨幅11.4%。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胀回落加上美欧银行的动荡,加拿大央行应可暂停加息至年底。 加拿大统计局指出,今年2月的消费物价指数跌幅是自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统计局强调说,尽管食品价格依然保持高企,但食品的通胀率已从今年1月的10.4%,降低至今年2月的9.7%。 一些食品的价格涨幅在今年2月放缓,例如:肉类在今年2月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2%,但低于今年1月份的涨幅7.3%;蔬菜在今年2月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3.9%,但低于今年1月份的涨幅14.7%;烘焙产品在今年2月的价格比去年2月上涨了13.9%,但低于今年1月份的涨幅15.5%。 然而,在超市的货架上,一些食品的价格继续大幅飙升,例如,谷类食品的价格在今年2月上涨了14.8%,鱼和其它海鲜的价格上涨了7.4%,糖和糖果的价格则攀升了6.0%。 此外,果汁的价格在今年2月飙升了15.7%,远远超过了今年1月份的涨幅5.2%。对此,加拿大统计局特别指出,橙汁的价格上涨归咎于更高昂的生产成本,因为橙类水果遭受了疾病和与飓风「伊恩」(Hurricane Ian)相关的恶劣天气的重创。 今年2月的整体通胀率的下跌是由汽油价格的下跌来推动的。与此同时,今年2月的住房开支也连续第3个月以更加缓慢的步伐上涨,涨幅为6.1%。 房屋按揭贷款成本续升 2月指数攀至23.9%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月的房屋按揭贷款成本指数继续攀升,达到了23.9%,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与加拿大央行自2022年3月以来连续8次加息密切相关。针对今年2月的年度通胀率已下跌至5.2%,加拿大央行将如何作出反应? 央行曾在本月初宣布暂停加息,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50%。 对此,满地可银行(BMO)的首席经济师波特(Doug Porter)在昨天上午向客户发出的备注中指出,如果将房屋按揭贷款成本指数去除,加拿大在今年2月的通胀率是4.7%。 鉴于世界各地的央行现正面临的最新压力是银行业最近的动荡,一些市场观察员推测,这一动荡将推动央行暂停加息行动,来避免推动世界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衰退。 在加拿大,包括波特在内的一些大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加国在今年2月的通胀率将使加拿大央行更加坚定地暂停加息。 道明银行(TD)的高级经济分析师普雷斯顿(Leslie Preston)昨天说:「在今天的通胀报告中,没有什么将导致加拿大央行改变其暂停加息的行动。」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经济学家Claire Fan昨天指出,加拿大央行就另一次利率调整设置的标准已经很高,金融市场在最近出现的动荡,进一步提高了上述标准。 她还说,放缓的经济可能将推动消费者的开支在未来数月内下跌,从而减轻通胀的压力,这可令加拿大央行暂停加息,直至今年的年底。

    护照申领积压已「完全清除」(组图)

    联邦政府称已「完全清除」护照申请积压案。 联邦儿童、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古尔德(Karina Gould,下图)周二宣布,联邦政府目前已「完全清除」去年造成重大出行延误及政治纷扰的护照申请积压案。 古尔德也宣布,联邦政府正在推出一个新的数码工具,可以让加拿大人在网上查看加拿大服务局(Service Canada)处理护照申请的进度,但上网查询者需提供个人电邮地址。 古尔德1月底曾经表示,护照申请积压案「基本上已清除」,除了少数较复杂的个案如涉及儿童监护权问题等。 新冠肺炎疫潮造成近两年期间护照申请几乎停顿,但当人们恢复旅行时,护照需求量暴增,使得加拿大服务局去年必须扩充一倍人手处理护照申请。 古尔德周二向记者表示,她可以保证,现在申请护照者可以准时拿到护照,她并敦促护照于2023年到期的加拿大人立刻申请更新。 古尔德表示,如果再次出现护照申请积压情形,联邦政府已有应对方案,但她未透露这些方案的细节为何。

    加拿大新闻

    【突发】董晗鹏离开自由党国会议员团 将以独立身份议事(图)

    多伦多当谷北选区(Don Valley North)自由党国会议员董晗鹏周三晚间表示,他将离开自由党国会议员团,以独立身份议事。董晗鹏周三晚间在国会众议院作出上述宣布。他否认此前媒体报道指其竞选受益于中国干预活动的指控,

    前温哥华市长甘乃迪获赔10万元诉讼费

    卑诗最高法院法官最新裁定,无党派协会(NPA)需对前温哥华市长甘乃迪(Kennedy Stewart)支付10万元关于NPA提起诽谤官司的诉讼费用。该诽谤案在去年遭驳回。甘乃迪曾在2021年1月发布新闻稿谴责NPA的「仇恨和极端主义」,以回应媒体关于该党被指意识形态右倾的报道,NDP理事会对甘乃迪提起诉讼。

    温哥华将新建一长期护理院(图)

    在卑诗省府与医疗保健提供商合作下,一座新的、有240个床位的长期护理院将落户低陆平原。省卫生厅长狄德安(Adrian Dix)昨日表示,新的护理院将建造在温哥华希瑟街 (Heather Street) 和第33街的圣文森特医院 (St. Vincent’s Hospital) 旧址上,该项目由天佑医疗护理(Providence...

    加拿大原住民青少年在新西兰电影节上展映他们的短片

    RCI发布日期:21:35 蒙特利尔的一组原住民青少年在新西兰奥塔基(Ōtaki)的毛利(Māoriland)电影节展映了自己制作的短片。 这些短片是题为通过我们的镜头 的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将新西兰原住民毛利青少年送到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社区进行合作并制作短片。 这一项目的上一站是去年10月份在蒙特利尔市郊的卡纳瓦垓(Kahnawà:ke),蒙特利尔地区的原住民青少年参加了这一活动,13名青年制作了三部电影。现在他们带着这些影片参加了在新西兰举办的电影节。 卡纳瓦垓的电影制片人蒙图尔(Courtney Montour)主持了这一项目,共有22人从加拿大前往新西兰参加电影节。前往新西兰的大部分资金来自加拿大艺术委员会。参加这一项目的青少年表示,得到这个机会让他们看到可能的未来前景。 蒙图尔说,所有的故事都是用他们自己的声音讲述的。这些青少年在电影节上有机会与业界人士建立联系,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原住民青少年建立联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CBC News,Jackie McKay, adaptation en chinois par...

    即时文字新闻

    即时滚动新闻

    马原的城堡不是童话的城堡,而是他自我的城堡

    马原的城堡不是童话的城堡,而是他自我的城堡文/河岸《人物》那篇刷屏的《马原的城堡》看得很难受。文章写得极好,克制、平静的叙述下我能感受到作者的不平和不安。写的好的文章我都特别注意看作者,我看到作者署名是“罗兰”。作家马原和他的妻子李小花,儿子马格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南糯山一座自己修建的城堡。2022年六月一日,正是儿童节,13岁的男孩马格突发心脏病倒地,因居住地离医院太远(救护车一个小时后才到),没有及时抢救过来,不幸去世。一周后,马原在朋友圈说:“马格没出任何意外,没有任何痛苦。是上天突然接走他。”文章看完后,我有两个最强烈的感受。第一就是偏执、无知、对科学的抵制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大家都知道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的故事。他在做肾和泌尿系统的CAT检查时查出胰腺癌,医生建议他马上动手术,但是他对现代医学持怀疑态度,觉得自己通过调理、饮食可以去除癌魔,一直拖到9个月后才同意做手术,但已经太晚了。而马原的事情更甚,因为他认知的偏差,最后付出的代价却是他孩子的生命。跟据人物的报道,搬到南糯山后,小花发现马格不时会心跳得很快,小花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马原不同意。他觉得可以用『掩耳盗铃』、『视而不见』和『自欺欺人』来面对疾病。之所以选择不治,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治也治不好。治不好的病,干嘛要费那些神呢。「治不好」,是因为马原觉得心脏不能动。《人物》截图是真的治不好还是马原太无知太偏执?“马原的大儿子马大湾发现了弟弟的异样,带他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心脏二尖瓣膜闭锁不全,需要做微创手术。”心脏二尖瓣膜闭锁不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瓣膜病,动个微创手术就能治好,但马原却坚持不让儿子动手术。“或许是对待肺部肿瘤的经验给了马原信心,他再一次反对带马格去检查、手术。小花和朋友们轮番劝说,马原的态度始终很坚定:心脏怎么能动?不能动的除了心脏,还有脑。”马原还执意不肯搬到低海拔的景洪市,那样的话,至少孩子发病救护车会快点到来,或许孩子还有救。他的执迷不悟,付出的代价是他自己孩子的性命。这个孩子本来可以不死的。“2008年,马原查出肺部长了一个6公分多大小的肿瘤,做穿刺显示「未见癌细胞」”,他选择放弃治疗,搬到海南。他幸运地康复了,或许就是他自己成功的经验,让他在儿子的事情上坚持己见。命运的陷阱,又有谁能说得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许不能把马格的死完全归于马原的无知和偏执,真的就是命吧,命运的每一次馈赠后面都是有伏笔的。但他对于孩子,对于妻子强烈的控制还是让人不吐不快。这是我看这篇文章第二个强烈的感受。真正爱一个人是要给他自由,爱一个人的最基本就是尊重这个人,而真正的尊重就是尊重他自己的意愿,尊重他的生命权。马原不让孩子正常上学,自己在家里教他。马格喜欢学校,“马格对小花表达过,自己想上学,上学有玩伴。马格经常抱着篮球在家门口拦一辆路过的车,坐到山脚下的学校找同学打球。”其实,这个岁数的孩子,上学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同龄的玩伴,孩子需要友谊,需要社交,这些,马原都给不了他。但马原要马格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他要把自己打造的童话城堡强加给马格。他觉得马格不需要读书去做什么律师,医生,将来写作,做茶农就行了。但马格说他这辈子都不想当茶农,太辛苦了。而小花在这个家里又有多少发言权?“马格心率超过130次/分钟,她想带孩子去检查,马原不同意”,“她提出带马格去海拔较低的景洪市区住,那样孩子的心脏可能会舒服些,马原不同意”。“他喜欢的那些东西,都是别人做出来给他喜欢的。欣赏和美都是要代价的。长久付出代价的小花觉得太累了。她想下山到市区,过城市生活,但马原一直不同意。”她一直都在妥协,在服从。一个活得太累太苦,没有自我没有话语权的女人,这是我从这篇文章里读出来的。马原这种有强烈控制欲的人周围其实也不少,程度不同而已。这样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上。这样的人,做他的朋友你感受不到,但如果是和他是有亲密关系的,比如说伴侣,比如说孩子,那么就会深受其害。而很多时候,这些的控制是以“爱”的面目出现的。看看周围多少父母的托词是为你好。马原自己喜欢的山居生活,未必也是他的孩子和妻子喜欢的。并不是反对这种不同于主流生活的桃花源生活,而是觉得他应该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来做出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尊重他妻子的意愿。溯源而上,有控制欲的人的本源就是自私。说是爱孩子,其实爱的是自己。马原说的这段话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却是他内心真实的流露:“有时候看到马格的遗物,我也会掉眼泪,但我难过的是那么好的孩子以后不能陪我了,仅仅是这件事。他去了没有烦恼,没有苦恼的地方,不在我们这个充满不幸的世界里。他走了我不难过,我难过的就是他不能再陪伴我。”他伤心的不过是孩子不能再陪伴他了。孩子不过是他情感表达的需要,是能给他陪伴给他快乐的工具。他自始至终落脚点都是他自己。马原是有才华,但才华不能成为他免于被指责的盾牌。我和许多人一样,从这篇文章里看到马原的偏执和自我,我相信《人物》这篇报道是给他看过后才发出来的。很显然,他没有意识到这些是什么大问题,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偏执盲信的人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甚至是孩子的死,都不能让他意识到这一点。其实《人物》的这篇报道很公允了,这位记者是带着善意来写这篇文章的,至少它让我了解到马原过往写作和经商的经历是如何一点点影响他的性格,他自己生病,以及在西藏的经历和对神灵的敬畏如何影响到他对孩子生病不治的决定。但了解不等于认同。许多人说他已经够可怜了,再这样指责咒骂他多么缺乏人性和同情心。这话也没错,属于政治正确的一类。我相信许多责骂马原的人也是同情马原的,但更同情不应该死去的马格,同情活得行尸走肉痛苦得想要出家的小花。既然他接受采访,文章也是公开发表,公众就有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咒骂他自然是不对,但是公正客观的分析这个事情倒是很有必要,因为周围饱受强烈控制欲之害的孩子和女性实在太多了。如果读者的愤怒和指责能敲醒马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他自己,对他的妻子李小花,倒不失为一件幸事。图源网络同时,这样的悲剧也是给那些控制欲强的父母和伴侣提个醒,放手吧,不要总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优先权,爱你的孩子,你的家人,就是给他们自由,给他们选择。卡夫卡的《城堡》马原一定读过,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马原修筑在南糯山的那座城堡,不是一座童话的城堡,而是他自己精神的枷锁,他穷其一生,也没能走出他自我的城堡。或许这一次,那个有着明亮眼睛的孩子的死能够让他走出来。

    【突发】董晗鹏离开自由党国会议员团 将以独立身份议事(图)

    多伦多当谷北选区(Don Valley North)自由党国会议员董晗鹏周三晚间表示,他将离开自由党国会议员团,以独立身份议事。董晗鹏周三晚间在国会众议院作出上述宣布。他否认此前媒体报道指其竞选受益于中国干预活动的指控,

    寒冬之下被裁员的硅谷人

    正值早春,在太平洋彼岸的大湾区,硅谷步入了凛冬。经济萧条之下,寒意侵袭到了每个人。最近,亚马逊公司再度宣布裁员 9000 人。今年 1 月已经亚马逊裁员 18000人,这基本上意味着将总共解雇 27000 人。几乎同时,Facebook 母公司...

    花275元就能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谁在买单?

    2023 开年的第一次消费大降级,是纽约时代广场的 TSX 广告大屏给的。40 美元 15秒,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人人都可以上传视频内容,甚至不需要等太久的审核,你就可以让自己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屏上。电影《中国合伙人》里,孟晓骏为了让新梦想出现在时代广场的广告屏里,执意要求公司上市,不知他看到这个折合人民币 275块钱左右的收费标准会作何感想。比起在大屏上播放的 15秒视频,国人更在意登上纽约时代广场这件事情本身。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相关的话题和标签,成为了新型的流量密码,有人为 "...

    知名作家老天丧子引热议,他的偏执害死儿子?

    3 月 22 日,《人物》公众号刊发了一篇报道《城堡里的马原》,讲述作家马原老年丧子的经历,引发热议。▲马原与儿子马格。马原是一名知名先锋作家,有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马格于 2022 年 6 月 1...

    马克龙坚定推行退休制度改革,被批“火上浇油”

    力推退休制度改革法案的法国政府虽然在反对派提出的政府不信任案中涉险过关,但仍得面对席卷全国的罢工和游行潮。为此,法国总统马克龙22日接受电视台采访,解释改革的必要性。“你以为我喜欢进行这项改革吗?不。”马克龙22日在接受法国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采访时说,“这项改革不是一种快乐,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项必须要做的事。”马克龙表示,尽管这项改革不受欢迎,但他无法置之不理。他提到,在他刚开始工作时,法国有1000万人领取养老金,如今有1700万人,“我们等得越久,(赤字)就恶化得越严重。”此外,马克龙还提议让获利丰厚的企业让出部分利润与员工分享,安抚愤怒的工会,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虽然反对党要求法国政府撤回该法案,同时呼吁解散议会以及对政府进行改组,但马克龙在采访中重申对总理博尔内的信任,同时要求她扩大多数党议席。就在马克龙接受采访的时候,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聚集着示威者,他们挥舞着旗帜,几乎占领了麦当劳等快餐店。法国将于周四举行第九轮罢工与全国抗议活动,法国民航总局预计,巴黎奥利机场当天将取消30%的航班,其他机场取消20%的航班。面对席卷全国的抗议活动,马克龙在采访中态度强硬。他表示,游行中的暴力行为必须谴责,但可以通过谈判找到和解道路。最近一项调查显示,马克龙支持率仅为28%,跌至“黄背心”运动以来最低水平。但马克龙表示将坚定立场。“在短期民意和整体国家利益之间,我选择整体利益……我们不会容忍任何不当行为。”他还说:“我们无权停滞不前。”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福尔22日表示,马克龙简直是在火上浇油,采访内容加剧了社会不满。据法国24小时新闻台介绍,反对派接下来仍可能继续发动大规模抗议、举行公投、向宪法委员会提出上诉等对改革进行阻挠。

    这位东北虎妞在美国用“城堡法”正当防卫成功

    最近一起美国华人枪击案在网上火了,这其实是去年9月时发生的一起案件,不知道为啥最近才火起来。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加州的花姐(化名)在2022年9月22日晚上10点,穿着睡衣在二楼卧室休息,花姐老公二哥(化名)坐在一楼客厅,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二哥喊了一声“谁呀?”,在没有得到回应的情况下贸然将房门打开,门外是一个散着头发的西班牙裔陌生人。二哥一看不是邻居,就打算将他推出去。陌生闯入者立刻扑上来对二哥殴打,反应不及的花姐老公被打倒在地。二哥赶紧向楼上大喊:“老婆救我!快拿枪,拿枪打他!”走到楼梯上的花姐反应迅速,立刻回卧室拿出一把左轮手枪,近距离对着闯入者的腰子就是一枪。据时候花姐介绍,她的枪中安装的子弹是“炸子”,打入身体会炸开的那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花弹”或“空尖弹”。▲花姐讲述当时的情况第一枪打中后,闯入者立刻倒在地上瘫了,为了防止他继续伤人,花姐又对着他连续补了4枪,让闯入者彻底丧失抵抗能力。警方到场后,闯入者抢救无效死亡。▲花姐的“闪电五连鞭”经过警方调查,这名被击毙的闯入者是有预谋的,他住在附近的另一条街区,在很久之前就来这个社区多次踩点。花姐的印度邻居在门口监控中就曾发觉,然后喊来大量朋友天天晚上在家搞聚会躲过一劫,而花姐老公是位大货车司机,经常不在家,花姐每天独自在家,身高又比较矮,所以被闯入者定为下手目标。只是他到死也没听懂,花姐老公被他殴打时发出的声音并非是惨叫,而是中文“老婆拿枪打他”。他到死也不知道,花姐手里不仅有枪,而且还是位来自东北的母老虎。▲截图来自花姐的抖音号“三猴子在美国”这是一起典型的美国“城堡法”式自卫案件。花姐夫妻两人属于正当防卫,已经不予起诉被无罪释放。这起案件在美国华人圈备受关注,华人作为很容易被攻击的弱势群体,如何自卫又一次展开讨论。我们以前就讲过,美国拥有两项特殊的法律,一个叫“不退让法”,一个叫“城堡法”。美国“不退让法”又叫“就地防卫法”(Stand Your GroundLaw),其核心就是告诉平民:“当你被别人伤害的时候不要怂,直接怼回去!”尤其是在你觉得人身安全遭到威胁时,可以使用致命武力来保护自己,之后产生的后果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在上面的美国地图中,绿色的州拥有不退让法,也就是说在任何地方,你人身受到威胁时都可以直接干掉对方;蓝色的州规定,你只能在自己家里、工作场所、和汽车上受到威胁时可以干掉对方。从地图上看,美国的绝大部分州都允许使用“不退让法”,当自己遇到威胁时你可以选择用尽一切武器干掉对方,而不是选择退缩。另一个是“城堡法”。很多年前我们应该就听说过:不要随便闯入美国人的家里,不然你可能会被主人用枪打死!记得曾经有一个新闻,一名日本留学生夜晚迷路误入邻居家,然后被邻居用枪打死。这种事情在美国其实时有发生。一个人在未受到主人邀请的情况的下,无论是误闯还是有预谋的闯入主人家里,只要主人认为自己受到人身威胁时,可以立刻开枪干掉对方。这就是所谓的“城堡法”,“城堡法”源自于英国以前不成文的法律“我的家即我的城堡”,强调了自己的住宅就是自己的庇护所,因此在自己的家中遭到不法侵害时,主人没有退让的义务,可以使用暴力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美国要留意挂有这种标志的美国家庭,不要随意接近在很多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在进入一些民宅寻求帮助时都会大声喊几句“我没有恶意,我只是需要帮助”或是“不要开枪”之类的话,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不请自来”搞不好真的会挨枪子,而且死了很可能也是白死。可能看起来很不合理,但这样的法律对于入室抢劫的罪犯有着极大的威慑作用。在这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只能挑软柿子捏。白人几乎家家有枪惹不起,老墨强横粗壮不好惹。胆小、怕事、瘦弱、有钱、没有枪的华裔或者说亚裔,是美国人对他们的通常心理定位。因此,华裔往往会被不法分子作为首要目标,经常遭到袭击和抢劫。特别是2019年之后,由于美国政府的污蔑宣传将病情甩锅给中国,导致本就容易被欺负的在美华人的处境更加危险,针对在美华人的随机暴力攻击事件层出不穷。确实,中国作为世界上枪支管控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在中国死于枪击案的人数可能比每年打雷劈死的人还少。出于这种习惯,以前很多华人来到美国后,往往聚集在唐人街,与美国社会融入的不深,遇事习惯息事宁人,对枪支敬而远之,根本不感兴趣。他们根本不知道,美国社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美国作为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他们的平均持枪率在50%左右,而以前华裔群体在美国是持枪率最低的族群,持枪率仅为9%。在犯罪分子眼里华人就是最容易拿捏的肥羊。2014年曾经有个黑人说唱歌手在网上发了个MV《遇见劫匪》,歌词第一句就是“要抢就抢中国人,因为他们从不把钱存银行......不要拿大屏幕电视和电脑,要抢珠宝更为划算,拿到当铺当天就能变现”,后面的歌词如同教科书一样教你如何一步一步的成功抢劫中国人,诱发了大量针对华人的抢劫案件。▲MV中的歌词然而近年来,受过高等教育、居住在郊区的新一代华人,在自我防卫意识上越来越强烈,特别是2019年之后频繁受到袭击,让越来越多的在美华人开始选择买枪,为了能够安全熟练的使用枪支,华人枪支协会近年来开始兴起。我曾联系过老朋友“碳哥”了解过美国的华人持枪情况。有些论坛时期的老军迷应该听说过“一氧化碳不多”这个名字,碳哥居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步枪协会射击教练,家里的枪屯了一大堆,算是资深德州“红脖子”,时常给国内网友科普武器知识。碳哥说就在我采访他的前天夜里,他家附近便发生有人入室抢劫案,还传来枪声。为了让更多的在美华人拥有自身防卫能力,碳哥近几年带着几个哥们成立了《德州华人防卫射击学院》。至今已经义务教导数百多名当地华人学习个人防卫射击法。正是有了他们这些人的觉醒,华人们纷纷开始运用“城堡法”勇敢反击。2016年12月6日,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小张宿舍,因为被认为华人好欺负,家里经常遭到偷窃,连汽车都被偷走过。不过小张很喜欢枪械,自己合法拥有多把枪支,其中一把是中国产的雄鹰牌981霰弹枪,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押钞员所用的97式霰弹枪出口版。而这把国产大喷子立了大功。当晚他正在二楼熬夜复习,突然听见楼下大门被打开的声音,便迅速拿起那把雄鹰981霰弹枪守在了楼梯口。当听见歹徒上楼的脚步后,小张将霰弹枪上膛。听到上膛声的歹徒没有逃跑,而是掏出了携带的手枪。见歹徒还在向上走,守在楼梯口的小张大喊一声:“StandDown!”并向持枪的歹徒射击。发现踢到了铁板的歹徒们撒腿就跑,报警后发现其中一名歹徒死在了路边。根据“城堡法”的规定,小张属于正当防卫。同样是在2016年,9月16日凌晨三名持枪歹徒闯入佐治亚州一所华人民居。房主是名华人女子,她听到动静后立刻走出房间查看,其中一名歹徒拿枪指着她,企图把她吓住。谁也没想到,女主人不仅没被吓住,还快速掏出手枪对歹徒连续开火,反倒吓的三名歹徒抱头鼠窜,其中一名仓皇逃窜时直接撞破了玻璃门......女主人一直追到门口继续补枪,然后关门报警。警方到场后发现,其中一名歹徒在路边中弹身亡,女主人被判正当防卫。自福建的女主人陈凤珠在当地经营一家“旺旺龙虾”水产店,被歹徒认为她做生意有钱。好在,陈凤珠老公在一个月前刚给她买了一把手枪用来自卫,而她只在射击场上练习过一次射击。事实很简单,美国既然有这项法律,那么在美国就要熟练的运用它,否则等于你自己放弃了捍卫自身安全的能力。一味的逃避,只会让坏人得寸进尺。一万次退让,不如一次铁拳爆锤。当所有人都认为华人不好惹时,华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中国人才能到达他们的尊重。

    40万人离开京津冀,新一轮“大战”一触即发

    吸引人口保持机械增长将是接下来地方竞速的发力重点,而继2017年“抢人大战”推动具有一定学历和技能的人口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后,新一轮“抢人大战”是时候开始了。近期,各省份陆续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在“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的大背景下,地方人口数据变化尤为引人关注。在已公布的23个省份中,浙江以净增37万人位列第一,因“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尚未披露数据,其能否蝉联“人口增量冠军”还有待确认;湖北、安徽以净增14万人并列第二,江西则以10.58万增量排在第四位,紧随其后的江苏、广西净增人口也突破两位数,达到10万人。总体来看,虽然目前已有6个省份实现两位数人口增长,在不算上广东的情况下,已追平2021年。但锐减的增量数据,直白地暴露了各地的人口压力——一方面,2021的增量“佼佼者”纷纷被调减。除浙江增量接近减半外,湖北、江苏、福建人口增量分别减少40.74万、18.1万、25万,广西减少得最少,增量从18万回落至10万。同时,从区域来看,回调趋势同样明显。其中,长三角2022年常住人口增量十年间首次跌破100万人,实际仅增加47.46万人。而京津冀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继2021年减少29.84万人后,2022年人口流失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42.3万人。按照学界的观点,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会持续较长时期。这意味着,吸引人口保持机械增长将是接下来地方竞速的发力重点,而继2017年“抢人大战”推动具有一定学历和技能的人口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后,新一轮“抢人大战”是时候开始了。长三角:增量跌破50万截至目前,23个披露数据的省份中已有16个人口自然负增长。其中,山东、河南、安徽、甘肃首次由“正”转“负”,北京则是在2003年短暂出现负增长后,20年间第二次负增长。对比来看,2021年人口自然负增长省份一共是13个。当然,越来越多省份开启“负增长”状态,并不令人意外。正如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一位研究员所言,当生育更替水平低于2.1,“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走向负增长”。自然增长乏力,机械增长成为地方“稳人口”的主要办法——通过吸引外来人口,实现人口净增长。上述研究员提到,上海、江苏等地虽然此前执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通过大量吸引外来人口,在人口规模上一直表现不俗。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分别为-0.92‰、-1.12‰,浙江、安徽保持正增长,但也只有1‰、0.05‰。在这样“紧平衡”的状态下,长三角全年净增人口达到109.21万人。到了2022年,安徽也转入自然负增长,“-0.93‰”对应减少5.7万人,而浙江自然增长率也已逼近临界线,自然增加人口仅0.3万人。也就是说,在浙江、安徽全年净增人口中,分别有36.7万、19.7万是“受吸引而来”。需要强调的是,长三角作为经济高度活跃的地区,长期保有较高的人口吸引力,过去十年间,区域内常住人口增量规模一直保持在100万人以上。但2022年三省一市净增人口仅47.46万,创历史新低。其中,上海人口减少13.54万人,为10年间人口减少最多的一次。京津冀:减量超40万人京津冀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继2021年负增长29.84万人后,2022年人口流失规模扩大至42.3万人。具体来看,北京已连续六年常住人口“温和”负增长,2022年人口减少最多,为4.3万人;天津则连续两年净减少人口规模在10万水平;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河北身上,继2021年减少15.84万人后,2022年流失规模接近翻倍,达到28万人。从增长构成来看,京津冀2021年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96‰、-0.93‰、-0.43‰,2022年北京也转负(-0.05‰),天津尚未公布相关数据,河北则进一步扩大至-1.71%。由此计算,在河北去年减少的28万人中,自然负增长12.7万人,意味着还有15.3万人净流出;北京自然减少0.1万人,人口净流出规模则达到4.2万人。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受访时指出,随着京津冀在全国大盘中经济份额减小,在此背景下,就业岗位变化势必会影响人口流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京津冀占全国GDP比重为8.29%,而2012年这一份额为9.5%,十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对比来看,同期长三角占全国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2012年为23.7%,2022年为24%。有观点认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吸纳人口的主力,2014年开始主动“减量发展”后,常住人口减少是一个必然结果。但如果河北“兜不住底”——除了就业岗位,还有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品质,都会影响普通人“用脚投票”的选择,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人口规模。此前,在以“动批”为代表的北京商贸服务业外迁过程中,河北承接了大量人口,2014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2万人。但其中一些产业远离了北京又很难存活,打工人“往就业岗位多的地方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一位人口学专家也提到,京津冀的经济分布结构与长三角、珠三角很不一样,除北京外,其他两个省份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北京又更倾向于“高精尖”,如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但从人口结构看,“现在流入流出的人口中,高端人才毕竟是少数。”他提醒道。江西贵州由负转正从2022年各地常住人口的变化中,还可以看到,产业发展已成为一些地方“扭亏为盈”的主要筹码。以江西为例,常住人口增量由2021年的-1.46万人转变为2022年10.58万人,这里面,自然增长仅1.1万,机械增长达到9.48万人。内蒙古的情况相似,常住人口增量由2021年的-2.8万人转变为2022年的1.17万人,不同的是,其自然增长人口仍然为负,减少5.4万人,通过吸引6.57万外来人口,方才实现“转正”。陈耀表示,江西这两年“涨势”不错,把稀土、锂矿等战略性资源的优势发挥了出来,在培育新能源产业上有不错表现,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内蒙古除了畜牧业外,能源基地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等布局,都为其吸引外来人口提供了支撑点。不过,另外两个“转正”的省份,形势仍颇为严峻。其中,贵州常住人口增量虽然由2021年的-6万人转变为2022年的4万人,但具体来看,其人口自然增长就有14.3万人——是已公布人口数据的省份中自然增长量最多的一个,也就是说,贵州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下“自己人”。而甘肃2022年净增2万人,其中包括机械增长人口2.1万,但在陈耀看来,甘肃尚未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动能,产业上缺乏亮点,还将面临比较困难的人口外流局面,“一个年度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显然,经济和人口是联动的。数据显示,贵州人均GDP曾长期排名全国最末,在2015年、2017年、2018年连续超越甘肃、黑龙江和广西,排名升至倒数第四,而甘肃在被贵州超越后,至今排在最后一位,2022年人均GDP仅4.5万元,约等于浙江人均GDP的38%。该拿什么吸引人口?长三角是不是在“虹吸”京津冀的人口?目前披露的数据还不能直接证明这一点,但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下,细分行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比如,根据第三方招聘平台数据,杭州日前放话“吸走”了北京和上海的人才,而流入杭州的人才中,有近三成进入了“IT互联网游戏”行业——杭州的优势领域。(猜你想看:《“虹吸”京沪?杭州离一线还有多远》)在陈耀看来,区域格局中,产业分工和岗位多寡是影响就业人口转移的关键。他强调说,一个地方的吸引力有多大,取决于区域内的就业岗位和公共服务品质。特别是随着Z世代走向社会,地方政府更需要研究当代年轻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供给。按照受访专家的观点,鼓励支持生育的效果并不能很快显现,在2017年那一轮“抢人大战”拉平了绝大多数城市的落户门槛后,接下来应该拿什么吸引人口保持机械增长,是考验,也是机遇。

    致命失误 导致美国霸权崩溃的3种情况 发生了第3种…

    美国若想阻止中国崛起,需要重大的谋略和很多智慧高超的领导,可惜,美国政治人物和选民的决策其实很可悲。(维基百科) 布里辛斯基的“大棋盘”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布里辛斯基的宏观战略几乎主导了美国的所有重大外交政策。就美国利益而言,布里辛斯基的战略无疑是有效的,尤其在苏联和华沙公约解体的贡献,结束了20世纪冷战。他的中国战略“远东之锚”也影响了卡特以下的六任总统,放任并协助中国壮大,成为继苏联后的美国强权对手。就其中国战略而言,他和季辛吉无疑都是错误历史的推动者。二战结束后,有三大战略家对美国的大战略产生极深远影响,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外交政策。三大战略家也可称之为美国“三大国师”,其中两位犹太裔分别是季辛吉(HenryAlfred Kissinger)和布里津斯基(Ian Joseph Brzezinski),另一位则是杭廷顿(SamuelPhillips Huntington)。1997年,布里津斯基出版了《大棋盘:全球战略大思考》(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