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头条

    加拿大将放宽香港人申请永居要求 犯过罪的也行?

    加拿大政府2月宣布,延长为港人设立的“救生艇计划”2年,并放宽申请要求,在过去10年毕业的香港人也符合资格,而非原本的5年。“救生艇计划”,包括为港人设立新工作签证计划,即开放式工作签证(OWP),截止申请日期即时延长至2025年2月7日。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8589796317-0');...

    魁省拟改革移民政策 增人数配额(图)

    魁省省长勒戈周四在魁北克市的记者会上讲话。(加新社) 魁省省长勒戈(Francois Legault)周四宣布改革移民政策,将要求绝大多数来魁省的经济移民,在抵埔前已具备法语能力。勒戈并称考虑将移民配额提高至每年6万人,尽管他在几个月前曾说,魁省每年接收超过5万名新移民等同「自杀」。 勒戈指出,可能增加的移民配额将完全来自经济移民类别。目前该省接收的新移民中,65%属于由省府控制的经济移民类别,其馀35%来自联邦政府控制的家庭团聚和难民计划。勒戈指,当他去年说增加移民等同「自杀」时,他以为联邦政府不会允许该省只提高经济移民配额,不过当局跟联邦政府讨论后得悉,对方非常愿意接受这种做法,因此现在的情况已截然不同。 他称,关于增加移民人数,当局正考虑两种情况,一是魁省将保持现状,每年接纳约5万名移民;另一种是逐步提高移民配额,在2027年前增至6万人。他补充说,该省实际接收的移民人数可能更高,因为该数字不包括通过魁省大学毕业生快速通道计划的移民。 勒戈强调,作为魁省省长,其主要职责是保护该省的法语文化特色。 魁省移民厅长弗雷谢特(Christine Frechette)表示,无论省府是否决定提高移民配额,移民政策改革势在必行,它将改变魁省筛选移民的方法,取缔并非硬性要求、而是鼓励申请人有法语基础的计分制,取而代之以申请人必须满足该系统条件,包括法语熟练程度。弗雷谢特说,根据新方案,96%通过经济移民类别申请移民的人士,将必须会说法语。 若提高移民配额获批,将使魁省说法语人士在移民总数的占比,从去年的68%增至2027年的72%,若移民人数维持每年5万人,该占比到2027年将升至70%。 勒戈说,提高移民配额的方案尚未敲定,当局会首先徵询专家意见。魁省雇主委员会(Conseil du patronat du Quebec)等多个商业团对有关改革和省府有意增加移民人数普遍表示欢迎,但反对党批评有关改革未能解决临时外劳的问题,反对党自由党移民事务评议员德拉吉(Monsef Derraji)认为,省府应为临时外劳提供法语课程;魁北克团结党移民事务评议员里瓦尔(Guillaume Cliche-Rivard)则说,省府需要制订计划,鼓励新移民在主要城市以外的地方定居。

    逾10%加人拥投资物业 比率未来5年料续增加(图)

    图为安省奥沙华市一处住宅群的航拍图。(加新社) 全国地产经纪公司Royal LePage一项新调查显示,逾10%的加拿大人拥有投资物业,此一队伍未来5年内料会继续增加。Royal LePage周四公布的网上调查显示,11%或440万加人拥有投资物业,其中至少半数计划今后5年内再增加地产投资。 23%无投资物业者 5年内拟加入 此外,另有23%目前尚无投资物业的加人,表示有意在2028年之前投资房地产。 Royal LePage行政总裁索珀(Phil Soper)表示,人们对投资房地产的兴趣来自许多因素,「房租上涨受到关注,它被投资者视为收入;房屋短缺,被投资者视为资本增值;以及破纪录的移民人数,被视为未来的顾客。」 Royal LePage调查发布之时,正值加拿大因按揭利率上升房屋负担能力恶化之际。虽然房价已自新冠肺炎疫潮期间的高峰回落,但按揭利率上升使得购买力减弱,并令许多人在房租飙升之际仍愿继续租屋居住。 加拿大地产协会(Canadian Real Estate...

    涉未获适当同意蒐集使用个人信息 加国4隐私专员办公室联查ChatGPT(图)

    加国多个隐私专员办公室决定调查ChatGPT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加新社) 加拿大隐私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of Canada)联同魁省、卑诗省和阿省的隐私专员办公室,正寻求联手调查去年底推出人工智能(AI)聊天机械人ChatGPT而一鸣惊人的美国科网初创公司OpenAI,以确定其是否得到加拿大用家「有效且有意义的」信息共享同意书,事源该公司因涉嫌披露个人信息而被投诉。 周四的一份声明表示,鉴于人工智能对个人隐私影响范围较广,以及其跟全国民众息息相关,该4个隐私专员办公室决定联合调查有关问题。 引发调查的投诉指,该公司在未经同意下,通过ChatGPT非法蒐集、使用和披露个人信息。调查目的除了厘清该公司是否得到ChatGPT用户同意分享信息,也会调查其是否出于不合理甚至非法的原因使用有关信息。 OpenAI暂时未有就事件置评。该家科网初创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由电动车公司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Elon Musk)共同创立。其投资者包括微软公司、风投大佬兼PayPal共同创办人及脸书早期投资者蒂尔(Peter Thiel)。 ChatGPT属于人工智能工具,用户只要输入问题或任务,它可生成类似人类对话式的反应。自去年11月推出以来,该尖端软件在各地引起隐私和不实信息等关注。意大利的数据保护当局就有关应用程式涉嫌违反隐私条例于4月展开调查,并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政府命令暂时禁止使用该程式的国家。 中国、伊朗、北韩和俄罗斯目前不可使用ChatGPT,因为OpenAI在该等国家未开设访问权限。

    加拿大新闻

    温市西区周六晚一男子被刺身亡

    周六晚间,温哥华市西区发生一宗刺伤事件,造成一人死亡。温哥华市警表示,当晚10时左右接警赶至Davie街和Bute街附近区域。警方发现一名男子被刺伤,受伤男子被送往医院但最终不治身亡。截止目前没有人被逮捕,警方呼吁任何知情者请拨打电话604-717-2500。

    中国超市售卖这种药竟违法 卫生部急勒令下架

    加拿大卫生部发出通告,指渥太华McArthur Avenue的中超 Green Fresh...

    想拥有一家面包店吗?赢了比赛你就是新东主

    想开一家面包店吗?如果资金不够,或许还有另一种机会可以开始逐梦,因为卑诗省甘碌市 (Kamloops) 有一对面包师傅准备将商店业务移交给新东主,只要能通过考验,成为赢得竞赛,就能够继任成为这家面包店东主。 CBC报道,Erwin’s Fine...

    约克区域议会再次考虑徵收房屋空置税(图)

    约克区区域议会已在上周四(25日)召开的大会上,表决通过了由新市(Newmarket)市长泰勒(John Taylor)提出的一项动议,将在今秋再次考虑徵收房屋空置税的议题,旨在迫使炒房客释放空置的物业。约克区区域议会曾在本月初采纳了区域政府的财务人员提出的建议,将有关徵收房屋空置税的计划暂时搁置,直至2024年。财务人员说,多伦多在近期徵收房屋空置税的例子显示,约克区可能无法像原先预期的那样,通过徵收空置税而获取大量的税收。他们谈及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来自省府的不确定性。约克区区域政府的财务主管Laura Mirabella说,他们在提出暂时搁置徵收房屋空置税的建议时曾考虑了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可能来自一个安省工作小组的建议,尤其是多伦多市政府的经验。她说:「多伦多是安省第一个徵收房屋空置税的城市,我们正看到该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像他们的顾问所预期的那样顺利。在最近,在意图了解该计划在多伦多的实施情况时,我们现有一些数据来揭示,顾问对空置房屋的估算,要么是过于乐观,要么将引发更高的争议率。」她还补充说,落实房屋空置税的计划估计将耗费400万元的成本,如果徵收到的房屋空置税仅占上述成本的四分之一,将是巨大的财务风险。但新市市长泰勒指出, 任何财务缺口可通过调整税率来填补。总的来说,泰勒对徵收房屋空置税的计划表示支持。但万锦市长薛家平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徵收房屋空置税在增加房屋供应方面是微不足道的工具。他说:「基于我们得到的建议,有一些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有效的工具,是浪费时间。」在约克区区域议会于上周四召开的大会上,一些与会的代表阐述了徵收房屋空置税将带来改变的观点,其中就包括来自可负担房屋联盟(Affordable Housing Coalition)的凯利(Yvonne Kelly)。凯利向区域议员发问说:「我们现正处于这一区域议会宣告的住房危机中,那么,为何徵收房屋空置税又被推迟一年?鉴于约克区的平均房价已高达100万元,对于很多居民而言,成为业主已变得遥不可及,因此,人们对于出租房屋的需求增加,但需求尚未与供应的增加相匹配。因此,约克区的房屋空置率是加拿大最低的,租金是加拿大最高的,绝大多数的租客被高昂的租金拒之门外。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在约克区的廉租屋轮候名单上的家庭增加了176%,超过1.6万个家庭现在轮候名单上。她指出,徵收房屋空置税将是应对住房危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之一,在她看来,徵收房屋空置税又被推迟一年的唯一合理结论,归咎于政客缺乏政治意愿。

    即时文字新闻

    即时滚动新闻

    “浪姐”早已淡化“姐姐”,在流行文化中失焦的女性主义

    我们为女性主义影响力蓬勃发展感到振奋,但我们也不愿看到“市场女性主义”为了取悦大众不断妥协。当女性主义变成一套政治正确的说辞,它会失去了变革的力量。那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事情。 2020年,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靠着女性话题火爆全网,带起了“她综艺”风潮。今年第四季播出后虽然反响平平,但仍然算是一年一度的话题节目。只是话题从最初的中年女性困境,变成了王心凌回忆杀、徐怀钰表演划水。连节目名称都不见“姐姐”二字(第三季名为《乘风破浪第三季》;第四季名为《乘风2023》)。 毋庸置疑,最近几年女性主义在流行文化领域发挥了不少积极影响:性别视角的影视批评,提醒观众注意其中刻板的女性形象、厌女的情节安排;时尚博主批判白幼瘦审美,转而强调女性力量与肌肉;情感专家不再热衷指导女性如何在婚恋中修成正果,更鼓励在亲密关系中完成自我探索;电视剧在组CP发糖之外,不忘强调女性友谊......伴随着这些转变,越来越多人开始知道什么是女性主义,什么是厌女。这些都仰赖流行文化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有人严肃分析流行文化,将其视为能改变大众思维、推广女性主义的重要场域;也有人把女性主义当成一门好生意,让大众误以为真人秀里的女明星和影视剧里的大女主能代表女性普遍境况:独立、自信、事业有成、消费力强。 真实情况是,性别不公与暴力事件仍然困扰着普通女性。2020年以来,女性被造黄谣的案件(今年有多起在高校)时有发生。当事人遭遇网暴,甚至自杀;今年5月,多起性骚扰指控在文化行业引发了持续震荡。关于这一系列事件的持续讨论中,有人提到一本书:《他们用女性主义干了什么》(WeWere Feminists Once)。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独立媒体人安迪·泽斯勒(Andi Zeisler),她观察流行文化中的女性主义二十年。她见证了市场女性主义(marketplacefeminism)如何诞生,如何让“女性主义”在大众舆论中从被嫌弃到被追捧,成为一门好生意,又是如何消解了那些真正重要的议题。 她在书中试图回答,为什么女性主义声势浩大,实质变革却非常有限?今天我们想通过这本书,回顾美国流行文化中的女性主义变迁,希望对理解当下热点有所启发。 ━━━━━ 市场女性主义 1995年安迪·泽斯勒创办杂志BitchMedia,旨在严肃看待流行文化,将其视为能改变大众思维、推广女性主义的场域。当时在美国,女性主义刚刚重返流行文化,在大众印象中还是刻薄、愤怒的代表。名人尤其是女明星,纷纷回避这个词。这个标签更像是一种指控:不遵守规则、要求太多、自我感觉太好等等。 泽斯勒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历过保守思潮反扑,女性主义被严厉驳斥后的挫败。正像2020年美剧《美国夫人》(Mrs.Amarica)所展示的那样:在那场文化战争中,菲莉丝·施拉夫利(PhyllisSchlafly)领导的反女权运动,反对“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Equal RightsAmendment,ERA)”,批评女性主义是“一场牺牲健全社会的实验”。第二波女权运动的主张之一,就是要求女性与男性享有平等的工作权。而菲莉丝号称自己所代表的家庭主妇,会失去婚姻中的现有权益,是无辜的牺牲品。在这样的撕扯下,女性主义在美国主流价值中显得危险又边缘,绝对算不上讨人喜欢。 ▲《美国夫人》(Mrs. America,2020)剧照。 二十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流行文化和女性主义互相影响,女性主义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标签。2014年,第三十一届MTV音乐录影带大奖颁奖典礼,碧昂丝(Beyoncé)的舞台上闪烁着巨大的“女性主义者”字样。碧昂丝作为在全球影响力广泛的流行音乐天后,高调宣称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让这个曾经被污名化的标签变成了闪耀礼服。她曾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你可以成为一个商人、一个母亲、一个艺术家,或者女权主义者,却不妨碍你依然是一个性感尤物。这一切并不相悖。” 紧接着,艾玛·沃森在联合国发表关于促进性别平等的演讲,又掀起了一场女性主义高潮。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开始拥戴女性主义。每位名人都要通过性别视角的检视,“你是女性主义者吗?” ▲《美女与野兽》(2017)剧照。艾玛·沃森饰演女主角贝儿。 但泽斯勒并没有觉得这种变化是大功告成,她反而更加担忧和警惕。2015年,她在《他们用女性主义干了什么》(We WereFeministsOnce)一书中写道:“在极短时间内,女性主义已经在美国甚至全球文化中占据了历来最复杂的角色。在这个范畴中,大多数促使女性主义开展的问题仍然屹立不倒;但与此同时,主流文化、名人及消费者拥抱女性主义,将它定位成新潮有趣又有亲和力的文化认同,任何人都能轻易接纳......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市场女性主义’。它去脉络化,去政治化,但却是女性主义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迭代。” 女明星当然是“市场女性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碧昂丝、艾玛·沃森成为一种狂热现象,她们的金句、发型、服装造型,都成为媒体追捧的热点。而这种对女性主义明星的迷恋,聚焦个人及其选择,很快就会模糊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资本主义体制在这些选择背后的影响。 美国作家、文化评论家罗克珊·盖伊(Roxane Gay)写过一本书《糟糕的女性主义者》(BadFeminist),她直言:“只要我们继续凝视最时髦的名人女性主义者发出的耀眼光芒,就是在回避全世界女性仍在面对的实质不平等。我们不谈薪酬差距的棘手问题、无视女性的生育自由如此受限、不面对许多女性普遍面临的性骚扰、性暴力现状。我们都在逃避讨论想要改变这种文化所必须付出的努力。” 泽斯勒也认为,我们已经花了太多时间、注意力赞扬女明星用她们的美貌和魅力“重新定义”女性主义或者“颠覆传统”了。流行文化必须改变这种叙事,不能再让仅仅是宣称自己有女性主义立场,就等同于为促进平等付出实质努力。重点不能放在“谁”说他支持女性主义,而是他“如何”实践这种支持。她如何挑选角色,有没有为女性主义立场拒绝过剧本,等等。女性主义在热闹中早已失焦。 在众多女性主义名人中,艾玛·沃森的形象在主流审美中几乎无懈可击(碧昂丝舞台服装太暴露、蕾哈娜作风太性感)。所以她的演讲视频当时迅速风靡全球,获得最广泛基本盘。她的演讲的确很动人,尤其是对“无意的女性主义者”(unintentionalfeminists,即基本认同女性主义,但并不以此自称的人)。媒体好像终于盼到了一个绝对得体的形象,用完全正面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女性主义。 正如总有人要求女性受害者是完美受害者,舆论同样也在寻找完美的女性主义代言人:言辞不要那么激进、好斗,姿态不要那么咄咄逼人。因为女性主义话题吸睛又吸金,媒体既要取悦女性观众、消费者,又不至于吓跑赞助商,所以需要一个完美形象来平衡。 很多女性主义者为了获得更多支持,也在寻求“重塑品牌形象”。沃森的演讲重点原本是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但她完美的正面形象让焦点变成了:看吧!女性主义者一点都不可怕。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沃森从小就家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漂亮又成功,她没有遭遇过不平等对待,她不是受害者,所以她的女性主义态度肯定是公正的、正当的。 ▲罗克珊·盖伊在TED演讲。 罗克珊·盖伊在TED演讲中说:“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十几、二十来岁的时候,对女权主义者有些奇怪的误解。比如她们体毛很多,易怒,憎恨男性,憎恨性,就好像她们是不好的东西。而现在,当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是如何对待女性的,才发现似乎愤怒就是最合理的回应。” “市场女性主义”要消解的恰恰是这种愤怒,至少不能与金主为敌。于是性别平等的奋战从一种严肃目标变成了消费品牌。它把结构性议题简化为个人选择,再送上消费层面的解决办法。但女性主义从来就不是轻松的,它复杂、困难,当下仍然充满挑战。 ━━━━━ 从“权利”到“选择”, 精心粉饰的字眼 8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大量迎合女性解放潮流的广告。随着新自由主义发展,鼓吹欲望的论调在精英阶层流行开来。于是奢侈品、健身私教课、美容产品都变成了自我解放的成就,而不仅仅是消费品。 伴随着这股风潮流行起来的,还有赋权(empowerment)一词。泽斯勒认为,“赋权”已经成了一种包罗万象的笼统说法,广泛代表女性的自尊、成就、购买力。当需要回避直接说“女性主义”,就说为女性“赋权”。很少有人表述男性行为的时候会用到“赋权”。 过去二十年来,在广告、流行文化中被认定为“赋权”的事情铺天盖地:高跟鞋、平底鞋、医美、拥抱你的皱纹、生小孩、不生小孩、母乳、喂奶粉、极限运动、瑜伽、结婚、离婚……当代女性好像生活在一种不断被“赋权”的状态。 赋权在流行文化中似乎只有一种面向:我是女性,这是我的选择。也就是说,只要是女性的选择,都符合女性主义。然而究竟何谓赋权,谁又会因此受益?多数情况表明,那些条件优越的女性,才能做出完全个人化的选择,受益的也只是自己。 在美国,“赋权”一词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社会服务、社区发展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后来“赋权”多与弱势群体争取权益相关,代表一种自下而上的努力。90年代,在印度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赋权被一些女性主义者扩展为,挑战父权体制、种姓制度。到了1995年第四次联合国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时,这个词已经正式成为一项论题:“女性赋权议程”。 随着“赋权”慢慢脱离研究领域,2000年左右,这一说法完全融入了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广告、电视节目、杂志用它向年轻女性推销自己的消费认同。而且这种赋权确实和新自由主义的理念一致,即个人可以独立于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之外,靠自己的选择取得成功。这种变化当然不会考虑,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平等的选择存在,是否真的有那么多女性有条件自由选择。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瑞典女性支持堕胎权利的游行。 除了“赋权”,还有一个女性主义相关的高频词颇值得玩味:选择。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判例“罗伊诉韦德案”是女性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关乎女性是否对自己的身体有自决权。这个判例也促成了“选择”一词成为后来女性主义的流行表达。女性享有安全合法的堕胎权,是第二波女性主义的一项重要纲领,当时指代这种自决行为使用的词是“权利”(rights)。 而在“罗伊诉韦德案”中,最高法院采用了一种新的说法:选项(option)。也就是说,安全合法的堕胎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选项。宣读判决意见书时,大法官哈里·布莱克门(HarryBlackman)反复以“此等选择”(thischoice)来指代堕胎。这个措辞是经过审慎考虑的,为的是淡化争议,争取更多人支持。可以说这是个圆滑的措辞。 泽斯勒认为,“选择”是一个既积极又被动的说法,总是和购物、消费的场景相关,似乎更温和、日常,且只和自己有关,不必与其他人为敌。而堕胎权利、要求堕胎(abortionondemand),听上去太激进,太容易挑起冲突了。但随着措辞改变,关于堕胎的争论焦点也被模糊了。这一行为到底是女性的自主决定,还是医生出于医学考虑,不再有明显区别。于是连女性也渐渐忽略,“选择”和“权利”是截然不同的。 当关于身体权的语言从“要求”变成“选择”,新自由主义又助推了一把,鼓吹成功和幸福全靠个人努力和选择。蓬勃发展的自由市场也让女性消费者们感到自己可以选择。一套与之相关的女性主义概念便开始发扬光大,即女性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中立的,不要再陷入结构性不平等的被害思维里,想怎么过,就怎么选。 “选择”论者轻松巧妙地表示:任何选择之间都没有高下之分,不评判别人也不评判自己。这种修辞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新媒体话题库,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拿出一种选择来引起骂战,吸引流量,话题发起者坐收渔利。今年年初,对话上野千鹤子并引起巨大争议的B站UP主全嘻嘻显然深谙此道。 在“赋权+选择=女性主义”的框架下,人们会忘记女性主义的根基是平等。没有一种选择是凭空出现的,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某种伦理和价值观。有些选择能推动社会进步,有些选择会让世界变得更糟。泽斯勒强调,主张只要是女性个人做出的选择都一样好,是混淆视听,且没有意义。因为那些本不该成为选择的选择(例如在性别不平等的职场环境,接受低薪还是放弃工作;面对性别不平等的家庭分工,忍受丧偶式育儿还是离婚等等),不会因此消失。 这些精心粉饰的字眼,让女性主义在流行文化中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但女性权利正在经历全球性倒退。2020年11月,联合国妇女署公布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女性在家务、家庭护理等无偿工作上花费的时间翻倍;2022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推翻“罗伊诉韦德案”,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2022年9月,22岁伊朗女性因没有佩戴好头巾被捕,并在拘留期间死亡,引发全国性抗议..... 为什么女性主义声势浩大,实质变革却非常有限?因为颂扬与收编女性主义之间有一条非常微妙的界限。很多企业、产业只靠政治正确的女性主义说辞获利,却不采取实际行动,甚至以此掩盖内部各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我们为女性主义影响力蓬勃发展感到振奋,但我们也不愿看到“市场女性主义”为了取悦大众不断妥协。当女性主义变成一套政治正确的说辞,它会失去了变革的力量。那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事情。

    多地警方密集提醒家长检查孩子手机是否装有密聊软件

    密聊猫、纸飞机(Telegram)、蝙蝠、事密达、海鸥……近日,这几款加密通讯软件频繁出现在各地警方公开发布的通知中,各地家长被要求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上述软件——这些软件被指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比如,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5月16日发布消息称,密聊软件因其加密通讯的私密性强,尤其是“阅后即焚”的功能,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使密聊软件成为“灰色地带”。 南京市公安局表示,如今,犯罪分子将服务器从境内转移至境外,将通讯工具从大众软件改为境外密聊软件或境内小众聊天软件,将作案设备从传统“伪基站”改为使用“猫池”(Modempool)、GOIP 、多卡宝、VoIP等。这类利用新空间、新设备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技术性极强,增大了案件查办的难度。 南京市公安局提醒,未成年人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在密聊软件上通过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使其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甚至犯下“帮信罪”。 所谓“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与其类似,福建福州、甘肃兰州、广西、山西等地警方也分别发布了类似通知,要求家长检查孩子手机,若发现上述软件立即卸载。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不同地方通知家长检查软件的名单略有出入。 此外,也有个别地方通知称,“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安装(上述软件),要高度重视,告知其危害,并带孩子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查清孩子是否有从事违法犯罪的情况。”

    她们这样倡导女性主义:唱歌、参政、发性感照“教育”大众

    不管是妇女运动,还是女权运动,运动的核心都是一群人,而一群人当中的个体,作为女性在不同年代会面对何种困境?香港从上世纪集中于推动妇女运动,到了今天走向更为多元的性别运动,两代有着性别、女权意识的女性个体,如何用不同方式去实践相信的价值?她们展现自己生命的方法又是什么? 上一代的金佩玮(甘甘)拥有多重身份:音乐人、社运人、酷儿、前区议员等等,她投身于八十年代、香港过渡期的社会运动与妇女运动,一度身心俱疲,却不足为外人道。香港回归至今,年青一代的性别平等观念有没有起了什么变化?走在性别平权的道路又有否不同?属于九十后的Emilia与Rachel同样对性别议题观察入微,在社会变化下,不再高举妇运旗帜,而是以自己的方法刺探父权体制的流弊,倡导女性身体与情欲自主。 金佩玮:走过浮花似的八、九十年代 在以对性小众友善而闻名的逸东酒店访问甘甘,她递上一本小书《走过浮花》,那是2007年出版的一本自传。“浮花”来自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同名电影,意指已发生的事不会就此消失,而是时时刻刻闪现、借尸还魂。她记得,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时,她人在纽约念大学,家人纷纷准备移民,她却决定逆风回到香港去,因为她觉得那里就是家。 《走过浮花》封面 ( 网络图片 ) “一开始出来混社运,都是当跟班多,跟着胡露茜与黄碧云创立的香港妇女基督徒协会,也因此受洗。然而,当年社运最大影响的事件,是争取八八直选。当时女性参政不多的。” 1984年,港英政府发表《代议政制绿皮书》,研究在香港发展代议政制的可能性,当中提到立法局最终会引入直接选举议席。1987年,政府向市民咨询在来年引入直选到立法局的意见。虽然民意一度高企支持“八八直选”,但最后到1991年,政府才正式引入直选议席。 为了争取直选,她曾跟人抬住一只纸扎的“跛脚鸭”到中环遮打花园抗议,又曾在文明里摆街站,向途人解说直选的重要。她说,别人问什么是直选,她回答说你可以投票选出你喜欢的候选人,对方闻言后,似懂非懂地离开。 甘甘同时开始写歌,她有感自已回港后,在一群出身教会、同时捍卫社会公义、拥抱解放思想的姊妹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于是开始为“女协”写歌。社运中人知道她会写歌,纷纷请她出手,用作游行示威时激励士气。“坦白说,那些社运的歌不算我创作中最主要的部份,愈后来我愈不喜欢写很强目的性、社会性的歌。但是2007年保卫皇后码头时,朱凯廸等人把自己锁起来,然后一起高唱我写的《人民之歌》,我想那也是创造了一些意义。” 2007年保卫皇后码头 ( YouTube /v-artivist影行者 ) 曾经开放求变的女权十年 九十年代的香港,在甘甘眼中并不是一个鸡飞狗走、纸醉金迷的世纪末十年,反而是开放求变的女权十年:由新界女性原居民继承权抗争,到时任立法局议员胡红玉提出《平等机会条例草案》、包括禁制性倾向的歧视,去到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希拉蕊高呼“女权也是人权”。1999年,甘甘与阿靓、马兰达组成乐队“女巫行动”,唱出女性性事,又与性别研究学者金晔路一起设计“CuntPower”的T恤,女人谈性是权利,也可以是用来冲击掌握着话语权的父权体制。 “Cunt Power”的T恤...

    史无前例!失业率破20%!年轻人太难了

    刚刚,最新统计局数据出来了,有点魔幻。 外贸出口、社零总额、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全都增长。 但有一个让猫崽吓一跳的数据——失业率。 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 4月份,全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首次破20%! 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年轻人失业率已经连续3个月爬升(1月无数据),从去年底的16.7%,上升了3.7个百分点。 数据反映的情况是,年轻人就业难,很难! 五位年轻人,就有一位失业。 一般来说,7%的调查失业率,被视作失业预警红线。我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常年超过7%,穿越红线。 后台粉丝经常会问到,为什么这个统计的年龄区间是16-24岁。 按照统计局的指标,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所以16岁以上,没有在读书,就可以视作是劳动力了。 年轻人失业率畸高,但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环比甚至还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原因在于,中老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下降了。 4月份,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2%,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为啥独惨年轻人? 以前,互联网和房地产企业是年轻人初入职场的就业选项。 但这两年,民营房企艰难存活,裁员成片。之前我们统计了房企2022年员工人数的变化,34家房企裁掉了12.76万人。 和裁员的比例相比,房企扩招少之又少。具体可以看这张图(数据统计截至4月9日)~ 而互联网巨头也在不断降本,调整架构,也裁掉了不少员工。 比如阿里,昨天有消息称,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调整,该业务约70%的员工(近200人)被裁。 当然更重要的是。 在对后市不确定,不准备扩大生产的时候。 裁掉老员工需要成本,不招新员工不需要成本。 今天新闻发布会上,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也说:“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稳定和扩大青年人的就业仍然需要持续加力。” 再来看看地产销售,看起来不错,触底反弹。 但是也揭露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 你看: 商品房销售额39750亿,增长8.8%; 但销售面积却还是跌的,下降0.4%。 面积少了,总价多了,是房价大涨吗? 其实残酷现实是:便宜的房子卖不出去了,能卖的都是贵房子。 看,4月末的商品房待售面积,已经升到64487万㎡,同比增长15.7%。 房子的库存又增加了! 好地段和差地段,好房子和差房子,它们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以前老家卖两套房,可以在一线城市凑个首付。 以后可能就要四套、八套……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最后,说到最近比较热的通缩问题。 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也说,目前中国不存在通缩情况,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有近9亿的劳动力,劳动力素质不新提升,这些都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他说。

    大厂第一批被裁的人,开始摆摊了

    " 大厂月薪 2w+,可是我更爱摆摊。我想说摆摊真的很快乐、很自由,它打破了我现有生活的固定模式 ……" 写下这篇博文没多久,阿卜的 "35 岁大厂魔咒 "提前到来——被裁员。那段时间,当美好的自由摆摊生活没了固定的主业支撑,阿卜的内心充斥着不安感。 大厂裁员、内部转岗失败、30 岁年龄焦虑、朋友屡次求职失败 ……...

    中国超市售卖这种药竟违法 卫生部急勒令下架

    加拿大卫生部发出通告,指渥太华McArthur Avenue的中超 Green Fresh...

    想拥有一家面包店吗?赢了比赛你就是新东主

    想开一家面包店吗?如果资金不够,或许还有另一种机会可以开始逐梦,因为卑诗省甘碌市 (Kamloops) 有一对面包师傅准备将商店业务移交给新东主,只要能通过考验,成为赢得竞赛,就能够继任成为这家面包店东主。 CBC报道,Erwin’s Fine...

    约克区域议会再次考虑徵收房屋空置税(图)

    约克区区域议会已在上周四(25日)召开的大会上,表决通过了由新市(Newmarket)市长泰勒(John Taylor)提出的一项动议,将在今秋再次考虑徵收房屋空置税的议题,旨在迫使炒房客释放空置的物业。约克区区域议会曾在本月初采纳了区域政府的财务人员提出的建议,将有关徵收房屋空置税的计划暂时搁置,直至2024年。财务人员说,多伦多在近期徵收房屋空置税的例子显示,约克区可能无法像原先预期的那样,通过徵收空置税而获取大量的税收。他们谈及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来自省府的不确定性。约克区区域政府的财务主管Laura Mirabella说,他们在提出暂时搁置徵收房屋空置税的建议时曾考虑了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可能来自一个安省工作小组的建议,尤其是多伦多市政府的经验。她说:「多伦多是安省第一个徵收房屋空置税的城市,我们正看到该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像他们的顾问所预期的那样顺利。在最近,在意图了解该计划在多伦多的实施情况时,我们现有一些数据来揭示,顾问对空置房屋的估算,要么是过于乐观,要么将引发更高的争议率。」她还补充说,落实房屋空置税的计划估计将耗费400万元的成本,如果徵收到的房屋空置税仅占上述成本的四分之一,将是巨大的财务风险。但新市市长泰勒指出, 任何财务缺口可通过调整税率来填补。总的来说,泰勒对徵收房屋空置税的计划表示支持。但万锦市长薛家平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徵收房屋空置税在增加房屋供应方面是微不足道的工具。他说:「基于我们得到的建议,有一些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有效的工具,是浪费时间。」在约克区区域议会于上周四召开的大会上,一些与会的代表阐述了徵收房屋空置税将带来改变的观点,其中就包括来自可负担房屋联盟(Affordable Housing Coalition)的凯利(Yvonne Kelly)。凯利向区域议员发问说:「我们现正处于这一区域议会宣告的住房危机中,那么,为何徵收房屋空置税又被推迟一年?鉴于约克区的平均房价已高达100万元,对于很多居民而言,成为业主已变得遥不可及,因此,人们对于出租房屋的需求增加,但需求尚未与供应的增加相匹配。因此,约克区的房屋空置率是加拿大最低的,租金是加拿大最高的,绝大多数的租客被高昂的租金拒之门外。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在约克区的廉租屋轮候名单上的家庭增加了176%,超过1.6万个家庭现在轮候名单上。她指出,徵收房屋空置税将是应对住房危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之一,在她看来,徵收房屋空置税又被推迟一年的唯一合理结论,归咎于政客缺乏政治意愿。

    温市南区大街枪击(图)

    温哥华南区周日清晨发生枪击案。据报,在一个宴会厅附近响起枪声。警方表示,事件于东南海旁大道(SE Marine Dr.)夹菲沙街(Fraser St.)发生,并相信属有针对性。警方于位近Petro Canada 油站一处架起白帐蓬,地上放有多个证物牌,又对一部深色小型货车蒐证。警方未有公布有否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