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迁移,不是教育焦虑的解药。本文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Hi,大家好,我是生活在泰国清迈的理工男编辑小齐。2年前,我们一家顶着疫情,离开了生活20年的北京,飞去清迈。国内疫情防控放开后,泰国迎来了大批中国游客,导致物价疯涨,很多人表示“已经不是过去的泰国了”“贵到高攀不起”,一度冲上热搜……实际上,不仅旅游贵了,泰国的教育情况也大变样。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国内的朋友向我咨询来泰国读书的事情,放在两年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他来,不过现在我会把优势和劣势列出来,让他根据自己的情况理性选择。清迈有21所正经的国际学校,在校生人数不尽相同。多的学校有七八百人,从幼儿园覆盖到高中全年龄段。少的只有一两百人,甚至建校第一批学生还未到初中年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人数1万多人,其中就有半数来自中国。若不是疫情封锁,清迈教育资源应该在过去两年内就已被挤爆,今年大量中国家庭涌出,留学中介跟导游一样忙碌。国际学校很早就取消了在线面试,因此大多数中国家庭只能拿着旅游签证过来,面试通过再回国办理家长陪读签,或是花高价找当地中介办理。很多家庭来清迈却真的只是旅游一趟。因为学校早已没有学位,而留学中介也只在乎是否收到了中介费,他们的工作就是完成接送机、陪同参观学校、跟学校的招生老师见一面礼貌性聊几句。运气好的家庭还能入读那几所英文门槛几乎为零、中国孩子为主的国际学校。我的孩子在清迈读了两年,不久前刚换了学校,心仪已久的学校排队名单上中国孩子有300人,果断放弃,硬着头皮去考了另外一所TOP3学校,同样面临激烈竞争,需要严格的面试选拔。与此同时,各所学校学费上涨,有的学校一年涨幅超过30%。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一波又一波中国家庭带着孩子出来。来清迈读书还是性价比的首选吗?家长选择的“快乐教育”,孩子愿意一直走下去吗?教育移民能解决教育焦虑问题吗?接下来我会讲讲,这两年我和我的朋友们在清迈的教育选择,以及清迈教育这两年的变化。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为了摆脱教育焦虑顶着疫情从北京飞清迈2021年是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二年,儿子那时6岁,5月份是北京的幼升小报名时间,即将入学,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有:免费读家门口的公立菜小;一年花15-20万元读北京的国际或双语私校,同时一年还要花8-10万元租一套学校附近的老破小;国外留学。最后,我们决定带孩子来清迈。国外每天百万人感染、国内一片祥和的时候,我们从北京搬到了清迈,做出这个决定除了为了孩子读书,同时也是我和太太工作、生活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1、学费便宜每年学费4-8万元,最贵的一所10万左右,而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私校10万起,名气大、口碑好的就要20万以上,甚至更高。除了学校的学费,各种课外班也很便宜,在国内贵到中产都要咬牙才能学的马术、高尔夫,在这里一节课只要100元左右。2、国际化的环境清迈的国际学校有21所,还有一些本地生为主的双语学校,年头最长的有近70年,部分学校也有20年以上历史。这里的国际学校有美制、英制、IB,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新加坡、中国、泰英双语等。事实上,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小学阶段的目标还是打好英文基础、适应在国际学校的学习方式,通常6年级以后才会考虑学校体制和未来对接什么样的大学。放学后孩子可以参加丰富的兴趣班,绘画、手工、音乐、体育……就算不上课,也能在户外玩到天黑。学校学习压力不大,快乐教育下,孩子更容易发现更多兴趣爱好。3、生活成本低清迈的生活成本很低,早期定居的朋友告诉我,她们家每月人均生活费不到2000元就能过得很好。居住环境灵活自由,外国人可以合法购买公寓,房屋只有居住面积,没有公摊,价格几千元到1万多元一平米。多数陪读家庭会选择租别墅,大概4、5千元一个月就能租到一个社区环境不错的独栋别墅,雇一个泰国、缅甸的阿姨做家务只需要多付出每月1500-2000元工资。4、数字游民工作地点不受限因为线上工作的原因,我们需要经常和国内的伙伴保持沟通,只有1小时时差的泰国也是最理想的选择。就算需要回国线下工作,清迈往返国内大城市都有直飞航班,加上长期陪读签证,和在国内生活并没有太大差别。虽说泰国地处热带,但清迈靠近中国西南,夏天3个月熬过去就是舒适的雨季和冬季,良好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孩子成长。孩子与电子设备相处时间明显减少,放学后大把时间都在户外和朋友们玩耍,经常沐浴在阳光下,身体也格外健康。以上这些,是我们家选择清迈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两年期间,我们认识了很多陪读家庭,发现他们选择清迈的原因也大致如此。体验择校的优越感学费低还有优惠老师恳请我们把孩子送进他们学校2021年4月刚到泰国时,正值泰国新冠病毒感染第二波的高峰期,下了飞机我就戴双层口罩,觉得隔离医院才是最安全的地方,10天后,我紧闭车窗、打开内循环,才敢开车出门,好像空气中都飘着病毒。那段时间,整个清迈都没有游客!往日热闹的街上空荡荡的,进入任何还在勉强营业的场所都是包场。国际学校也出现逃离潮,有的学校学生走了一半,有的学校一个年级不够开一个班。我给学校发咨询邮件,2、3分钟就能收到回复,敲开任何一个学校的接待办公室大门,招生老师都送上最热情的笑脸,恳请我们把孩子送进他们学校,不仅学费打折,还免收1、2万元的新生注册费。让我体会了一次“上帝”的优越感。在清迈评价一个好学校的标准,除了看学校的师资、学术成绩、教育理念、社团文化,还有一个不成文的标准——入学英文水平要求高、不专门照顾中国孩子英文能力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国际学校使用英文教学,为了完成国际课程体系下的教学任务,保证各国孩子的学习进度、课程内容的质量,对学生的英文基础有要求)。我们刚来时儿子的英文水平也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直接入学,而是在校外找了一个英语机构学习了四个月,事实证明这样的校外课程比学校的ELS效果好很多。尽管如此,我们也没有申请那几所老牌、口碑更好的学校(兰纳、普林、清迈国际是清迈TOP3),最终选择了一所“普校”——SIBS双语学校。SIBS英文要求不高,入学有ELS(英文提高班),虽然一个学期多收1300元,但是心里觉得踏实。小学阶段使用剑桥课程,还开了人教版教材的语文课,中国学生必修,每天上一节。儿子说,班上的中国同学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可以大声讲中文。SIBS中国孩子很多,每个年级两个班,每班大约25人,全校学生共600多人,粗略看一下学生名单,从姓氏拼音就能分辨出中国孩子超过50%,老师要求学生在班上必须讲英文,可是执行力度却不高。在学校的宽松管理下,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充分释放个性,孩子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家长认为学校应该解决,学校却认为应该给予更多包容,于是有300多人的中国家长微信群就成了吐槽学校和家长吵架的战场。我们最初就打算在这里读两年,作为过渡学校基本达到预期:英文能力提高、适应国际学校学习环境、拿到全A成绩和一个比较好看的推荐信。第一年他们班上还有3个空位,隔壁班有5个,到了第二年(三年级上学期,2022年8月-12月),两个班都满员。12月初老师就发来调查表,询问第二学期是否继续留校。我问班主任为什么这么着急,她说很多家庭在国外排队,要确定是否能在圣诞节后入学,主要是韩国人和国门开放后的中国人。到了今年年初,我们立刻启动了转学计划,同时也意识到各个学校学位可能会面临紧张情况。排队名单上中国孩子有300人!大量教育移民涌入清迈名校开始掐尖先给心仪已久、口碑很好的Grace基督教会学校发了申请邮件,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参加过这所学校的多次活动,最近一次是去年的圣诞音乐会,很喜欢学校的文化氛围。正式填写了若干页调查表后,得到学校的官方回复——该年级没有学位,后来在我好心房东和学校内部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再次得到同样的答复,但赠送了一个建议:5月份可以再来询问。现在全校排队名单上的中国孩子有300人!算了一下,300人平均分到12个年级,每个年级也有近30人。在学校严格控制各个国家的学生比例,中国籍学生比例5%的情况下,并不是空出一个位置就能进一位中国孩子,这个结果几乎等于宣布没有希望。我们的备选是CMIS(清迈国际学校)。在交了1000元面试费后,学校安排了入学评估。CMIS是清迈历史最久的国际学校,建校至今已有近70年,在清迈陪读圈里,CMIS是公认最难考的一所学校。难在对英文要求最高,和SIBS二年级(7岁)面试走个形式,校长拿几个卡片问孩子英文单词怎么读形成鲜明对比,CMIS在官方网站招生页上就写着“非常重视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网上其它有价值的考试信息并不多,面试通知邮件也仅有这么一句话介绍:“For this assessment, your child will need to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