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头条

    美国政府又要停摆了 加拿大影响有多大?

    美国政府又有停摆危机了!国会必须在9月30日午夜之前达成协议,否则联邦政府资金将告罄被迫关门。美国政府又要停摆了 加拿大影响有多大? 美国参议院的共和党和民主党谈判代表,将就一项短期支出措施的权宜法案内容达成协议,此一短期支出措施旨在让政府在10月1日后得以继续运作。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8589796317-0'); }); 国际信用评等公司穆迪(Moody’s)提前警告,美国若因国会政治僵局导致政府停摆,恐对美国最高信评等级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纽约时报”及CNBC新闻网指出,美国自1976年以来经历22次联邦资金卡关,10次导致不同程度的运作中断。 目前白宫最担心的是这回重蹈最近一次即2018年的关门,当时掌握国会的民主党力阻时任总统特朗普想在美墨边界筑墙,导致联邦政府断炊、210万雇员大军约80万人被迫“休假”近35天,是历来最长的政府停摆。 对加拿大影响如何? 加拿大央行尚未公开评论美国政府关闭是否会对加拿大产生连锁反应。经济学家表示,可能需要真正的停摆才会引发恐慌。 卑诗大学经济学教授安特韦勒...

    医生性侵13女病人 11月判刑(图)

    居住在烈治文山一名医生被控16项性侵犯罪成,法官11月宣判。 这名前医生是52岁阿蒂亚(Wameed Ate- yah,图),曾在皇帝镇的Schom- berg Medical Clinic驻诊。 他于2018年至2017年在诊所内应诊。 在安省高等法院上周的一项裁决中,法官卡梅伦(Jill Cameron) 裁定52岁的阿提亚(Wameed Ateyah)犯有16项性侵犯罪和一项对年轻人进行性剥削罪。 这次性侵共有13名受害者,全部是女性,也是Ateyah的病人。 警方表示,阿蒂亚涉及的性侵案,全部在Schomberg医疗诊所内发生。 2020年,警方表示2名女病人提出指控后,他最初受到28项指控。 据警方称,在随后的调查中,又有11名受害人挺身而出。法官卡梅伦已定于11月6日宣判。

    【加人自己评分】民调结果排名第1的大型杂货店是这一间(图)

    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指出,加人对各大杂货公司的满意程度,货仓连锁店Costco排名第1、第2是Metro、第3位Walmart、 之后是Food Basics和No Frills。龙头超市Loblaws仅排第13位。 该调查由Maru Blue小组和数据管理专家负责管理。Maru Voice Canada 线上小组成员中随机访问2,932名加拿大成年人2023年6月26日至27日。此方法可确保不成比例的样本量在 总结果。数据已按魁北克省的教育、年龄、性别、地区和语言加权,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匹配总体,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由于评分公式的原因,评分中没有使用百分比的报告,也不存在误差范围。

    1/2卑诗省民自认今年财务比去年差 一年不如一年(图)

    卑诗省在消除贫穷的道路上,仍有一大段要走。加拿大食物賙济库今天公布的「贫穷成续单」报告,给予卑诗省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报告指出,卑诗省民有4成省民每个月支超过3成收入在住房支出,在改善住房条件一项,卑诗省拿了F,即不及格。 报告亦发现,有1/2的卑省民觉得财务状况比去年差,有近6成的省民认为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补助赶不上生活支出,无法糊口。 全加贫穷情况其实都接近,加拿大食物賙济库指出,4成5 的加拿大人都觉得今年财务比去年差,有20%的加拿大人说无钱买食物,3成的人表示无法维持应有的生活标准。

    加拿大新闻

    【难为情】安省法院沦落到这地步(图)

    多伦多市一栋以9.56亿元打造的省级法庭于3月才启用﹐但现已出现天花板坠落﹑货架倒塌﹑长凳翻倒的情况。 据《多伦多星报》获得的备忘录显示﹐由于问题太多,以至从省府手中取得建造和维修法院合同的EllisDon公司,正进行整栋建筑物的独立审查。审查将「专门关注」安装在人们头顶上方的装置。 法院设施管理部门本周在备忘录中表示,EllisDon理解这些事件令人担忧,将与政府就审查的范围进行合作,然后聘请第三方进行审查。 根据备忘录,就在上周,多伦多市新法院发生了3宗事件﹐包括一个出口门上的一块零件松脱并掉落,设施管理部门表示已「检查并加固」门上的所有螺丝﹔一个储物室的货架坠落,设施管理部门表示正与家俱供应商合作,确保所有货架都已正确安装﹔法庭天花板上的一块部件掉落。管理部门安装加固件﹐防止震动引起的移动。备忘录称﹐EllisDon公司确认其馀的天花板都已固定。 这最少是新法院的法庭天花板掉落的第二次事件。劳工厅此前向《多伦多星报》确认,他们曾在5月调查了类似问题。 根据备忘录,之前的问题还包括法庭门上的一个部件掉落,以及两张法庭长凳翻倒。 备忘录表示:「上述每宗事件都进行了彻底的调查,而设施管理和EllisDon公司已确认法院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这些元素的安装也已经正确完成。但EllisDon公司在必要时可进行修复,确保所有使用者的安全。」 法院的资金和人员配备是省府的责任。 安省法院几乎所有刑事案件都已合并到多伦多市Armoury...

    【安省房屋私贷增加了】年度涉款额259亿元(图)

    安省金融服务规管局(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ory Authority,FSRA)最新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愈来愈多的安省业主向私贷公司寻求房屋按揭贷款,而不是传统的银行。自2019年以来,安省业主在私贷公司获取房屋按揭贷款的比例剧增,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增长了11.6%。 统计数据还显示,仅仅从2021年至2022年,安省业主选择私贷公司的房屋按揭贷款的数量增加了超过8%。在安省,私贷公司提供的房屋按揭贷款的总金额现已高达259亿元,较2021年攀升了接近16%。 安省金融服务规管局分管金融机构和按揭贷款经纪行为的负责人Antoinette Leung说:「这意味著对那些要获取房贷的人士而言,正变得愈来愈难以负担。」 她指出,私贷公司的房贷增加也意味著经济条件的变化正影响人们符合资格从银行获取房贷的金额,可能对银行收紧贷款要求有担忧。 她说,安省金融服务规管局现正试图侧重于私贷公司的房贷对人们开展教育,如果人们考虑从私贷公司获取房贷,应知道哪些信息。...

    【市西UP快线社区】【平民区变贵区】租金升千元(图)

    加拿大的可负担住房危机已经无处不在,一些原本称得上是物美价廉的居住社区,其租金也开始变得令人无法承受。当地居民难以决断,是否为了找到可居住的房屋而背井离乡。 在一家非营利机构工作的阿劳霍(Rosanna Araujo),与丈夫和4个孩子居住在多市西区韦斯顿(Weston)社区的一个两睡房住户单位内。因为所住空间太过狭小,她甚至要将餐桌扔掉,全家人挤在厨房的料理台上将就著进餐。 「我们经常有搬家的想法,但我们哪里也去不了。我们在多伦多租不起房子。」她周一在韦斯顿社区的一个公共论坛上说。 其实现年39岁的阿劳霍(Araujo)和她的丈夫,都还有不错的工作,但他们觉得自己的财务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她估计,要想居住在一个能满足全家基本需求的住所内,每月最少要花费4千元,这要比他们目前的租金增加64%。 直到最近,韦斯顿社区都还被认为是多伦多最便宜的社区之一,没有出现像多市其它社区那样居民被迫迁移的状况。但近5年来,随著全国房价和生活费用的飙升,韦斯顿社区也未能幸免。 更多像阿劳霍这样的居民不得不考虑,是耗尽积蓄来支付越来越高的租金,还是离开他们喜爱的社区? 阿劳霍说,即使他们可以搬到更大的地方,她也宁愿留在韦斯顿,因为它的多样性和社区意识,以及通往附近汉伯河沿岸小径的便捷交通。繁忙的购物街周围既有单户住宅也有高幢柏文大厦,还有一个受欢迎的周末农场市集。 当地长期居民亨利(Sharlene...

    【快讯】【杜鲁多国会内道歉】就是为了此事(图)

    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周在加拿大国会演讲中,前众议会议长罗塔表扬一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纳粹并肩作战的老兵一事,总理杜鲁多今日就此事在国会内道歉。总理重申,因这一问题而辞职的议长罗塔全权负责邀请并要求议会议员认可来自其选区的 98岁乌克兰退伍军人雅罗斯拉夫·洪卡。 杜鲁道表示,这是一个让议会和整个国家「深感尴尬」的错误,下议院议员对为洪卡鼓掌感到遗憾。

    即时文字新闻

    即时滚动新闻

    【难为情】安省法院沦落到这地步(图)

    多伦多市一栋以9.56亿元打造的省级法庭于3月才启用﹐但现已出现天花板坠落﹑货架倒塌﹑长凳翻倒的情况。 据《多伦多星报》获得的备忘录显示﹐由于问题太多,以至从省府手中取得建造和维修法院合同的EllisDon公司,正进行整栋建筑物的独立审查。审查将「专门关注」安装在人们头顶上方的装置。 法院设施管理部门本周在备忘录中表示,EllisDon理解这些事件令人担忧,将与政府就审查的范围进行合作,然后聘请第三方进行审查。 根据备忘录,就在上周,多伦多市新法院发生了3宗事件﹐包括一个出口门上的一块零件松脱并掉落,设施管理部门表示已「检查并加固」门上的所有螺丝﹔一个储物室的货架坠落,设施管理部门表示正与家俱供应商合作,确保所有货架都已正确安装﹔法庭天花板上的一块部件掉落。管理部门安装加固件﹐防止震动引起的移动。备忘录称﹐EllisDon公司确认其馀的天花板都已固定。 这最少是新法院的法庭天花板掉落的第二次事件。劳工厅此前向《多伦多星报》确认,他们曾在5月调查了类似问题。 根据备忘录,之前的问题还包括法庭门上的一个部件掉落,以及两张法庭长凳翻倒。 备忘录表示:「上述每宗事件都进行了彻底的调查,而设施管理和EllisDon公司已确认法院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这些元素的安装也已经正确完成。但EllisDon公司在必要时可进行修复,确保所有使用者的安全。」 法院的资金和人员配备是省府的责任。 安省法院几乎所有刑事案件都已合并到多伦多市Armoury...

    【安省房屋私贷增加了】年度涉款额259亿元(图)

    安省金融服务规管局(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ory Authority,FSRA)最新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愈来愈多的安省业主向私贷公司寻求房屋按揭贷款,而不是传统的银行。自2019年以来,安省业主在私贷公司获取房屋按揭贷款的比例剧增,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增长了11.6%。 统计数据还显示,仅仅从2021年至2022年,安省业主选择私贷公司的房屋按揭贷款的数量增加了超过8%。在安省,私贷公司提供的房屋按揭贷款的总金额现已高达259亿元,较2021年攀升了接近16%。 安省金融服务规管局分管金融机构和按揭贷款经纪行为的负责人Antoinette Leung说:「这意味著对那些要获取房贷的人士而言,正变得愈来愈难以负担。」 她指出,私贷公司的房贷增加也意味著经济条件的变化正影响人们符合资格从银行获取房贷的金额,可能对银行收紧贷款要求有担忧。 她说,安省金融服务规管局现正试图侧重于私贷公司的房贷对人们开展教育,如果人们考虑从私贷公司获取房贷,应知道哪些信息。...

    【市西UP快线社区】【平民区变贵区】租金升千元(图)

    加拿大的可负担住房危机已经无处不在,一些原本称得上是物美价廉的居住社区,其租金也开始变得令人无法承受。当地居民难以决断,是否为了找到可居住的房屋而背井离乡。 在一家非营利机构工作的阿劳霍(Rosanna Araujo),与丈夫和4个孩子居住在多市西区韦斯顿(Weston)社区的一个两睡房住户单位内。因为所住空间太过狭小,她甚至要将餐桌扔掉,全家人挤在厨房的料理台上将就著进餐。 「我们经常有搬家的想法,但我们哪里也去不了。我们在多伦多租不起房子。」她周一在韦斯顿社区的一个公共论坛上说。 其实现年39岁的阿劳霍(Araujo)和她的丈夫,都还有不错的工作,但他们觉得自己的财务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她估计,要想居住在一个能满足全家基本需求的住所内,每月最少要花费4千元,这要比他们目前的租金增加64%。 直到最近,韦斯顿社区都还被认为是多伦多最便宜的社区之一,没有出现像多市其它社区那样居民被迫迁移的状况。但近5年来,随著全国房价和生活费用的飙升,韦斯顿社区也未能幸免。 更多像阿劳霍这样的居民不得不考虑,是耗尽积蓄来支付越来越高的租金,还是离开他们喜爱的社区? 阿劳霍说,即使他们可以搬到更大的地方,她也宁愿留在韦斯顿,因为它的多样性和社区意识,以及通往附近汉伯河沿岸小径的便捷交通。繁忙的购物街周围既有单户住宅也有高幢柏文大厦,还有一个受欢迎的周末农场市集。 当地长期居民亨利(Sharlene...

    【快讯】【杜鲁多国会内道歉】就是为了此事(图)

    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周在加拿大国会演讲中,前众议会议长罗塔表扬一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纳粹并肩作战的老兵一事,总理杜鲁多今日就此事在国会内道歉。总理重申,因这一问题而辞职的议长罗塔全权负责邀请并要求议会议员认可来自其选区的 98岁乌克兰退伍军人雅罗斯拉夫·洪卡。 杜鲁道表示,这是一个让议会和整个国家「深感尴尬」的错误,下议院议员对为洪卡鼓掌感到遗憾。

    北京火锅店丢掉2吨快过期羊蝎子 竟招群众疯抢垃圾桶

    “羊蝎子”指羊从颈尖到尾尖脊椎骨,其上附有裡脊肉,因形似“蝎子”而得名,是不少老饕最爱。北京一家火锅店因存量大多,25日在店门口丢弃准备销毁,刚好被民众路过看见,顿时一群人蜂拥狂捞垃圾桶,2吨货不一会时间只剩一半。 网传影片中,火锅店门口来了一辆垃圾车,一旁还有一群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停伸手往绿色大型垃圾桶捞,看到成色不错的羊蝎子,随即往塑胶袋裡装,店员还好心地协助拆箱。综合陆媒报道,当时店员正在销毁一大批羊蝎子,由于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制止,近半数的羊蝎子被路过的居民拿走。该火锅店蔡经理表示,店裡规定不允许让快过期的食材上餐桌,这些羊蝎子都是即期食材,还没过期,很多民众觉得可惜销毁扔掉太浪费,就顺手拿走了,并称“当时拦了但人多没拦住,一共销毁2吨左右,居民拿走了将近一半”。相关影片在网络流传,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店家已尽到安全提醒义务,“附近居民属于自甘风险”、“别吃出问题反过来找这火锅店负责,这个视频就是证据”。也有网友建议“将食材捐赠给流浪动物救治机构”。

    阿迪达斯新广告又“辱华” 小粉红气炸:试探我底线

    ▲爱迪达的球鞋广告引起中国网友不满。(图/微博)国际运动品牌爱迪达(adidas)近日上传新品宣传照,照片中以新款球鞋放在陶罐上,引起中国网友不满,认为爱迪达践踏中国历史。对此,爱迪达表示,已收到回馈并改进,该商品的展示照目前已更新。综合报导,中国网友近日在爱迪达官网发现,一款新鞋的宣传照以鞋子放在彩陶壶。据了解,该彩陶壶的外型、图案与1974年出土于泰安大汶口道址的彩陶壶文物高度相似,因此立刻引起大批网友讨论。▲网友认为,爱迪达使用的彩陶壶外型与中国古文物相近。(图/微博)对此,爱迪达官方回应,已收到回馈并改进,该商品的展示网页目前已经更新。然而中国网友仍不买单,“他们根本疯狂试探底线,让他们踩个蒙娜丽莎画像试试”、“收到回馈才更新?试底线”、“这不就是挑衅吗”、“没用的,还是有很多人买的,它们可以视而不见”。也有人说,“哈哈哈,是不是又要抵制一星期了”、“有啥用买的人照样很多”、“踩个破土罐而已,至于这么玻璃心么,好好反思你们是不是太敏感了”。

    杜鲁多为国会起立致敬纳粹老兵事件道歉

    【都市网】上周,希特勒纳粹军队的一名老兵参加了欢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议会活动,总理杜鲁多代表加拿大道歉。 杜鲁多在给记者的简短声明中说:“周五在众议院的所有人都对起立鼓掌深表遗憾,尽管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当时的背景。”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武侠手游紧急删“无根门”!惊爆玩家真的“挥刀自宫”

    ▲门派“无根门”的宗旨要求断绝红尘,男性玩家还要做“无根手术”。(图/翻摄微博)中国某武侠手游有许多不同的宗派,没想到官方27日突然宣布,要将其中的热门宗派“无根门”删除,且现在也确实已经删除,引起广泛讨论。事后各种群组当中都有不同说法流传,其中更是有人点出门派被删除的原因,竟是因为有玩家真的“切掉下体”,学习宗派的教义精髓。据了解,这款手游在中国网络上十分火爆,其中“无根门”的加入要求,是要玩家“欲练神功,断阳净尘”,以及“无根清净,神功自成”,意思就是玩家的角色需要进行“无根手术”(切掉下体),才能够继续练功。▼疑似有网游玩家遵从宗门的要求,在现实当中挥刀自宫,还拍照上传到网络。(图/翻摄微博)没想到,现在手游当中的“无根门”为了响应相关审核要求而下线,28日开始变成“无念门”,过去的搞怪入门任务、成就也会删除,新的任务则是在游戏街道当中传播正气、正能量。消息在中国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玩家群组也开始八卦,询问起了灭门原因,后来有人出面爆料,疑似是某伺服器玩家走火入魔,在练功的过程中“动手自宫”,还将照片张贴了出来,才会发生这起灭门惨案。至于详细原因为何,还要进一步厘清。

    如此努力,苏联为什么还是输了与美国的芯片冷战

    最近光刻机的事儿很火,先是一批营销号说我们已经获得了技术突破,后来又是官媒亲自下场辟谣。突然很想重发一下去年这篇稿子,我总觉得,我们有时候总是太唯技术论了,技术发展这种事,有时候功夫在诗外。明明技术、资金,国家重视一样不缺,他们为什么还是输了。1“东德的研究者们正在庆祝——他们刚刚研发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款微型计算机。”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登载在西德报纸上的一则正经新闻报道的标题,虽然它看起来充满了黑色幽默。是的,谈到苏联及其整个华约集团的解体,世人总结的原因可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便苏联能继续存在,但西方集团对其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全面封锁下,它也将错过整个信息时代——请想象一下,如果三十年后的今天,一个国家如果在计算机芯片等关键几个技术领域被断供、普及不了电脑、智能手机、电视还是模拟信号的,甚至因为芯片匮乏,连导弹都要省着打……这样一个国家,别说持续进行冷战对抗了,其经济也将远远被其对手甩开。而事实上,到了苏联末期,这种征兆已经开始出现了。1985年,莫斯科科学计算机中心的工程师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在上班摸鱼期间发明了著名的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该游戏经过匈牙利传到西方后一炮而红。几年后,日本游戏公司任天堂和另一家英国游戏商展开了对该游戏版权的争夺,任天堂紧急派代表去莫斯科与帕基特诺夫谈判,想购买该游戏的版权。可是当任天堂的谈判代表到达莫斯科后,他们吃惊的发现,与进行他们的并非帕基特诺夫本人,而是苏联安全局和商贸部的高级代表。这让本来就想来谈个游戏版权的日本人大吃一惊。而严肃的苏联官员们在谈判中提了个郑重要求:这个游戏的版权、价格的问题好说,但能不能把你们游戏机制造技术转让,或者跟我们合作办个游戏机厂,让苏联人民也能玩上他们自己发明的俄罗斯方块?这个提议看似非常合情合理,但任天堂最终还是拒绝了。原因是,当时日本刚刚在一起非常严重的对苏技术泄露事件中挨了美国的敲打。日本东芝公司将四台民用数控机床以35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苏联。东芝当时觉得这没什么——这些技术在日本都是民用的么,你苏联人拿去用好了。可是,这四台机床车出来的螺旋桨帮助苏联潜艇大大降低了航行中的噪音,以至于第二年,美国设在波罗的海的监听系统,就听不到苏联核潜艇从港口出航的声音了。于是美国开始了紧急调查,最终以日本和东芝公司违反了西方对苏联进行技术管制的《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协定》为由,狠狠的罚了东芝一笔,并严重警告了日本政府,威胁将给予制裁。此事之后,日本通产省紧急警告了所有日本企业,在与苏联的所有产业合作项目中都必须“万分谨慎”。眼见着东芝刚刚吃瘪,任天堂当然如履薄冰,于是干净利落的拒绝了苏联人联合办游戏机厂的提议:要加钱你们加钱好了。生产技术,我们不敢卖——哪怕就是做个游戏机。是的,到了冷战末期,苏联与西方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就达到了这种可怕的地步——哪怕西方已经普及的民用数控机床,到了苏联依然有极为重要的军工价值。哪怕是任天堂生产的家用游戏机,西方依然怕苏联把里面的芯片等元件抠下来,反向研发一下,弄个改版安到导弹上去对自己进行威胁。西方技术海洋中溅出的一滴水,对已经几乎被技术围堵困死的苏联来说,也如久旱逢甘霖般珍贵。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技术、尤其是涉及芯片制造的电子工业技术,它是一个人类二战以后才兴起的新行当,苏联既然有能力和美国进行冷战,甚至先于美国发射卫星、把加加林送上太空,为什么最终会在这项技术上被对方甩开如此大的差距呢?须知,技术封锁这种事,在之前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是搞不长久的,英国人当年还想阻止美国人赶上工业化浪潮呢,最后不是也没成么?盗取英国先进纺织技术的“美国工业之父”理查德·阿克莱特美国对苏联过于成功的技术围堵,在人类科技史上,算得上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那么,美国人是怎么成功的?苏联人又是怎么失败的呢?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这关乎苏联机制中存在太多致命的bug。2说起来,美国人想在科技上对苏联的卡脖子,这本来是个伪命题——至少论电子产业,在起步之初,苏联当初是一点不虚的——甚至一度比美国领先了那么一点点。1946年的2月14日情人节,这是一个人类计算机史上开天辟地的日子。这一天,世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被组装完成。这台最初的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面积170平米,一共用了18000个电子管,且每分钟只能执行5000次运算,运算能力远远低于你现在手上拿的这部手机。但这台机器的耗电量相当惊人,据说它开机的时候,半个费城的居民都会知道——因为他们家里的电灯泡会同时发暗。但埃尼阿克的军用效果放在当时是非常显著的,可以让美军计算一条炮弹弹道的时间,从20多分钟缩短到30秒,还能用来计算核武器的爆炸范围。于是美国政府才愿意拨款投钱,研发这个“秘密武器”。但我们知道,在冷战初期,美英的高层知识精英大多是左派、同情苏联的,核弹技术都被偷去了,计算机的秘密当然也保不住。于是苏联高层很快就意识到了这台机器的革命性。在慈宗斯大林的亲自关怀下,苏联很快将计算机设为其重点研发的项目,全苏联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苏联二战后在东欧的一堆卫星国,都开始憋足了劲儿向着这个方向攻坚。英美大学里同情苏联的教授们,则不停的将相关这些技术传递给他们的精神祖国苏维埃。于是,到了1950年,苏联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台通用计算机MESM,用6000个电子管,做到每分钟约3000次运算。算力稍弱,但效率比埃尼阿克高多了,而且还不容易出故障。而紧接着,抉择的难题也同时摆在了美苏面前——想要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必须抛弃笨拙的电子管,采用新的晶体管,那这个事儿要不要做呢?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名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利用一块锗晶体实现了对微弱电流的放大,宣告了晶体管的诞生。9年后,这三人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就在同一年,苏联物理学家克拉斯洛夫和其研究生苏珊娜·玛多延,也在基辅一个秘密研究所里搞了相似的实验。并在第二年发表了研究成果,此事后来还引发了那一届诺贝尔奖是否公平的争议。也就是说,在晶体管诞生之初,美苏同时摸到了晶体管计算机的门槛。由于苏联的研发人员更加集中、且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拨款,甚至苏联一度领先了半个身位。但问题很快来了,苏联人在进一步的试验中发现,晶体管和后来其组成的集成电路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秘密武器”。因为当时苏联的所有军工项目研发都围绕未来设想中的“核大战”展开,而晶体管在核爆产生的电子脉冲面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被永久性烧毁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苏联据此认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并不适合核战争,想要在核战中用上电脑,可能还是要用电子管。对幻想中核大战后的电子管计算机时代,《辐射4》的玩家应该体会深刻……1958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听取过了相关实验报告后就做了一个指示:“真空电子管在核电磁脉冲下的生存性能比晶体管要强,苏联以后不要搞晶体管,集中力量搞电子管小型化。”实事求是的讲,虽然赫鲁晓夫是乌克兰草原上放猪出身的,但在苏联领导人当中,他算是相当尊重知识分子群体的。但跟在全苏联推广种玉米一样,放弃晶体管,研究电子管小型化,这个决定并非赫式一人的独断,而是听了专家们意见的,或者说,是当时苏联大部分从事这行的科研人员的普遍共识。但问题就在于,苏联专家们达成这种普遍共识是有其私心的。因为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苏联都在利用国家力量催熟电子管产业,数十个工厂、研究所开工,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工人指着生产这种长得很像小灯泡的玩意儿养家糊口。这个时候,你若是一个苏联科学家,坚持告诉领导“电子管已经过时了,要搞晶体管”。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科研所的同事、给你发工资的领导,以及与科研所合作的工厂的上千工人、工程师、厂长……他们都可能因为这个重要项目下马而失业、调岗。这个时候即便你知道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你敢说实话么?你肯定不敢。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如果让19世纪末伦敦大街上拉车的马来投票,那汽车这种玩意儿,压根不会产生。当时的苏联科学家-工程师共同体,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困局——电子管小型化虽然是个死胡同,但这是一个大家都能保住铁饭碗的死胡同。既然如此,那就朝着死胡同里奔呗——反正花钱的是国家。3有趣的是,“要电子管不要晶体管”这个认识,当时美国的很多官方科研人员也想坚持,毕竟心态都是一样的——但幸运的是,无论他们还是他们所能影响的美国政府,都在这件事上说了不算。谁能说了算?市场。是的,在电子工业的发展上,美国与苏联的最大区别,是苏联的研发始终是以国家力量主动推动的,而美国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自由生长的。美国的消费者可不会想什么“一旦爆发核战,晶体管用不上,大家要为了跟苏联人博弈支持电子管发展”这种劳什子,他们看的就是眼前——晶体管和电子管,哪个轻便好用我用哪个呗!1954年,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Regency TR-1(丽晶TR-1)在美国上世了。这台收音机据称是婴儿潮一代美国人的集体回忆。晶体管的小巧灵便,让这台收音机从过去的大家伙迅速缩小为了“掌中宝”,富裕的美国人没有谁能抵挡拥有一台晶体管收音机的诱惑。于是虽然丽晶TR-1售价高达50美元,但上市第一年就卖了10万台——美国人当年对丽晶的热捧,跟现在全球对苹果手机的热捧很相似。而市场销量的暴增,很快就对研发产生了“正回馈”,尝到甜头的商家愿意出高价支持学者搞晶体管研发。那些不愿意在守旧的半官方研究所里混日子的有志研究者成批出走,投身更新锐的晶体管研究。于是那个时代美国不断发生类似“仙童八叛逆”的事件,电子研究的旧模式在市场商业竞争的刺激下被不断地颠覆、加速革新。为半导体革命而出走的“仙童八叛逆”在苏联科学家、工程师被体制锁死,天天打卡上班,耗费着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奉旨研发”着没有出路的小型化电子管的时候,他们的美国同行们在频繁的跳槽,不断提出新思路,革新产业。美国的电子产业开始发力,逐渐加速甩开苏联的竞争者。当然大多数苏联研究者可能也不在乎这个,研究人员在那个年代的苏联工资体系评级中都很高,搞好跟同事尤其是研究所领导的关系,能每月领到工资不就行了么?与敏锐的美国市场相比,苏联规划委员会虽然是迟钝的,但也不是全瞎。到了20世纪60年代,越战中的美军将他们之前安在收音机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在他们的F-4鬼怪战斗机和AGM-12小斗犬导弹上。苏联军情报部门在得到这些战争机器的实测数据后——用今天营销号最常用的说法——直接“吓尿了”。军方开始质问苏联国内研发机构:这些年你们都搞了些什么?为什么美国战斗机、导弹有这些我们看不懂的黑科技。于是苏联的电子研发在差距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一次艰难的转向,承认了晶体管的先进性,放弃了已经进入死胡同的电子管小型化尝试。此时,“穗宗”赫鲁晓夫已经下台了,“勋宗”勃列日涅夫上位,这位新领导急于看到苏联能在电子产业上赶超美国。于是下了死命令,要求苏联加速电子产业的研发,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必须在十年内赶上美国。但这个命令,随后在苏联电子行业内,引发了另一些更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比如半公开的科研造假和徒劳无益的“杂技式科研”。4由于之前的方向的错误,苏联的电子技术理论和生产工艺到60年代已经与西方脱节了,虽然上层有令,但这个鸿沟无法立刻被填补。于是各苏联研究院为了多快好省的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开始走捷径,仿造、剽窃甚至直接照抄美国同样的芯片设计。在整个70年代,基本上因特尔、IMB、得州仪器等美国电子厂商出一个什么样的芯片、电子产品设计,你就能够在同时代的苏联找到一个类似的仿制品。甚至有时候,不同研究院之间,甚至还会为谁先山寨了美国同行的产品、更有资格申报苏联相关科技创新奖项而打起来。苏联当时的这些“山寨芯片”,虽然还没有没脸没皮到拿砂纸直接把人家的商标擦掉,换上自己的,然后吹说是自主研发。但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美国当时的芯片研发,是在市场应用场景在场的情况下,反复修改,针对性的设计出的。设计图纸交给工厂以后就能保质保量的做出来,做出来就能安到相应的商品上卖出去。可是苏联的仿制品,是无法享受这个“正循环”的。他们生产的芯片在实验室里能够达到与美国同行近似的质量,但一旦交付工厂批量生产,因为相关工艺达不到要求,质量和良品率都会大大下降。更重要的是,生产出来的这些仿制品严重缺乏应用场景——美国的电子产业是一个接入其社会消费品生活的有机体,芯片造出来,安上相应的电脑、电视、微波炉、助听器是可以直接卖钱的。民众消费能力也能为其研发买单。可是同时代的苏联民众由于消费力不足,市场的缺失。芯片批量生产出来,根本无法到民用市场上去卖钱。于是苏联的工业规划部门只能为这些山寨芯片强行安排一种应用场景——军工。是的,七十年代苏联军备的急速膨胀,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为了不在各产业技术研发领域被美国人甩开,苏联研究或仿制,山寨了大量的高技术产品,可是由于这些产品在苏联没有民用市场可以消化,为了让研发和生产它们的钱花得值,于是规划部门不得不更大规模的生产与其配套的军火。“买个鼠标垫,想为它配个电脑”这在今天是个笑话,但“造了一颗芯片,需要为它配个导弹”,“造了一台发动机,需要为它配个坦克、飞机”,这在当时的苏联却是个实景。这些军工产品虽然不能卖钱,但却可以由国家出钱买单,于是相关产业链的工人、研发部门的研究员们,也就都不至于丢饭碗了。当然,也有苏联研究人员想过“弯道超车”,比如从50年代起,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员们就一直在致力于设计和推广一种“三进制计算机”——一口气研发了二十年。与西方首倡的二进制计算机相比,据说这种计算机(至少在理论上)运算效率更高效,最终造出来的计算机也更小巧。这个愿景让苏联为这项研发也曾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苏联科学家们肯定幻想过:这玩意儿要是能搞成了,弯道超车,美国现在耀武扬威的那些芯片不都成废品了么?可是这个科学理论上可行的通路,最终没有走通。理由还是那个——苏联严重缺乏与先进技术相配套的市场应用场景。你的三进制计算机可能更高效,但搞出来以后干什么用呢?同时代算法、程序都是跟二进制相配套的,想与你的计算机相配适,要从头编一个算法、程序。而苏联的民用市场太小了,这东西做出来以后根本不偿失,还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所以理论上可行的三进制计算机,在苏联永远是一个需要拨款供养的“科研杂技”。等到这套输血体系无以为继的时候,它也就寿终正寝了,甚至破产的比“山寨式研发”还要早。5说了这么多,我不知你发现了没有,让苏联在与美国的“芯片冷战”中最终落败的因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市场。在电子产业上,苏联的起步技术条件与美国相仿佛,有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决策者更是在第一时间就非常重视,以举国之力进行重点研发。但因为没有市场,这一切都扭曲了。因为没有市场,苏联无法敏锐而公正的比较晶体管和电子管究竟哪一个更有前途,在后者死胡同里空耗了十几年。因为没有市场,苏联生产了大量看起来赶上脚步,但实则毫无性价比可言、根本卖不出去的“山寨芯片”,从而让苏联整个电子产业成为永远要靠国家输血、拨款维持的“巨婴”。因为没有市场,因为无法与国际接轨,苏联的科研还搞了大量像“三进制计算机”这样看上去很美,实则根本是闭门造车的劳什子,连宝贵的输血,也平白浪费了。这些种种的谬误,最终让苏联输掉了与美国的“芯片冷战”,也同样输掉了其他技术上的比拼,最终沦入八十年代末那种别人的民用技术、甚至游戏机给你都怕“技术外泄”的窘境当中。而我觉得,在“市场”的背后,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词——人。是的,尊重市场的本质,其实就是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进而就是在尊重每个人:当每个消费者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出入百货商店,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出于自己的本心(而不是某种大局规划)自由选择他们到底要笨重的电子管收音机还是小巧的晶体管收音机时,他们无意中也就替整个社会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当“仙童八叛逆”这样的研究者是自由,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方向,遇到权威的学术欺压,说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自信的能靠市场来养活自己时,他们也就自然的能够找到最合适自己发挥的研究方向,而不会在某个研发死胡同里每天憋着气做糊弄事的无用功。当整个市场是自由的,新锐的、更高效更物美价廉的商品总能独占鳌头时,这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比苏联的规划强得多的“内驱力”,迅速催熟一项技术。而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能享有“免于贫困”的自由,能够自由的用双手换来富裕的生活,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水平,会在这种“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不雕自镂、不扶自直。自己找到最迅速、正确的发展方向。事实上,苏联与美国在芯片之战中所采取的不同思路,让我想起了米塞斯在《人的行为》一书中的那些话——“利润的最终来源,是对未来的洞见。”“想获得利润的人,必须不停的探索新的机会。他在追求利润时,要根据消费大众的需求调整生产。”“市场经济独一无二的效率,要归功于它激励每个人竭尽全力服务于其同胞。”“没有市场的地方,哪怕是立意最佳的指令,也不过是僵化的文字而已。”是的,在整个美苏“芯片竞赛”中,苏联主动做了很多,却输了。美国主动做的很少,却赢了。这背后说来,其实也没什么秘诀。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美苏这场电子产业之战也如是。相信市场,相信每个人。尊重市场,更尊重每个人。让一切顺其自然后,想赢其实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