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头条

    突发!80岁总统拜登再摔!全场惊呼!(视频)

    又摔了! 已经80岁的总统拜登近来的身体状况,真是有点令人揪心。 BREAKING: President Biden takes a fall onstage at the...

    突发!加拿大多家大银行出故障,网友慌了:爆雷吗?加航也大面积延误!

    今天(1日),有媒体报道称加拿大皇家银行 (RBC) 的客户在使用该银行的在线和移动系统时遇到了问题。 今天早上 8 点左右,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报告问题,他们表示无法在帐户中看到最近交易的详细信息。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华裔大学生车祸后昏迷45天:奇迹康复 现在要去斯坦福读博

    一名在车祸中差点丧命的UBC华裔大学生,奇迹般地康复,现在要上斯坦福读博,未来更立志帮助那些脑外伤患者。 据CTV报道,Yi Du终于在周三登上学校的舞台领取自己的毕业证书。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8589796317-0'); }); 2021年秋天,Du遭遇了一场车祸,并导致脑部受伤。他表示,很多人觉得他将永远无法康复。 “我昏迷了大约45天,”...

    加国首季GDP增3.1%超预期 满银料央行最快下周复加息(组图)

    加国今年首季仍有稳定的经济增长。(明报图片) 加拿大经济今年前3个月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可能在4月份再次扩张,引发了加拿大央行将再次加息的猜测。满地可银行(BMO)的专家甚至预期,最早在6月7日的政策决定中,央行就会采取行动。 加拿大统计局周三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实际生产总值年化增长3.1%,超出联邦机构预测的2.5%。金融界的分析师此前预计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2.5%,而央行预计为2.3%。 初步估计显示,经济在3月份持平后,4月份尽管发生联邦工人罢工的状况,对经济产生了影响,但该月的增长依旧强于预期。增长了0.2%。 统计局表示,是强劲的出口和家庭支出增长,刺激了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则表示,这样的数字可能会迫使加拿大央行下周(6月7日)做出继续加息的决定。 BMO的首席经济学家波特(Douglas Porter)表示:「强劲的数据无疑增加了加拿大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最早在下周的政策决定中就采取行动。」 但波特和其他商业银行经济学家也都表示,央行也可能会将再次加息的决定推迟到夏季。 「然而,鉴于不确定的背景以及5月份通胀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加拿大央行可能会选择保持耐心,并表示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它可能会在7月份加息。」 但与此同时,库存积累放缓以及家庭投资和企业机械设备投资下降,拖累了经济增长。 尽管加拿大央行希望高利率会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出现更深远的回落,但加拿大经济的表现仍继续超出预期。 数据显示,在前两个季度增长微乎其微之后,今年前3个月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均出现增长。受汽车购买量增加以及食品和旅行支出激增的推动,家庭商品支出环比增长1.5%,服务支出增长1.3%。 同时在乘用车、金属和农产品的跨境销售的带动下,出口也按季度增长了 2.4%。但可支配收入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下降,降幅为1%,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帮助民众抵御通货膨胀的财政措施到期。 房市也在下滑,包括新建、翻新和所有权转让在内的住房投资下降了3.9%。同样,机械和设备的商业投资收缩了2.5%。 央行今年早些时候暂停了加息周期,将关键利率维持在4.5%,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央行行长麦克勒姆(Tiff Macklem)当时就表示,该行仍在努力弄清楚,利率是否已经高到足以抑制通胀。 加拿大的总体通胀率在4月份小幅上升至4.4%,仍远高于央行2%的目标。 央行和 金融界都预测,加拿大在2023年的剩馀时间里经济将放缓,今年下半年将出现温和衰退,因为愈来愈多的加拿大人被迫以更高的利率续贷,导致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支出进一步减少。 尽管央行和一些私营部门预测会出现「软著陆」,即通胀率回落至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不出现重大经济收缩或失业率急剧上升的状况。 经济学家还预测,加息的作用可能需要18至24个月才能完全生效,加拿大央行于2022年3月开始加息。 德勤加拿大首席经济学家Dawn Desjardins表示:「我预计这些非常大幅度的加息对消费者会产生影响,但这是时间问题。影响有多大?将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表现。」

    加拿大新闻

    中国干预:加拿大总理安全顾问在议会委员会作证

    RCI发布日期:20:38 加拿大众议院程序与事务委员会对中国干预、渗透活动的调查正在进行。星期四(6月1日),总理国家安全顾问乔迪.托马斯(Jody Thomas)向委员会成员解释,为何关于议员庄文浩及在港亲属被中国国安部门盯上的情报在2021年7月就送交政府相关部门,但是总理等一众官员以及庄文浩本人要等到今年5月初媒体报道才得知此事。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在两年前把相关机密文件送交当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托马斯、外交部副部长、公共安全部副部长和总理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说,把重要信息向部长汇报是副部长的职责,但是她在文件送达时刚好在休假,回来后也从未读到。她还告诉委员会,她通常每天都要阅读50份到100份情报。 送到总理安全顾问和其他副部长处的情报似乎也被淹没在文件堆里了。托马斯表示,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修补特别报告员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指出的信息沟通上的缺陷。 公共安全部长布莱尔(Bill Blair)则告诉委员会,他没有收到过关于针对具体议员的中国干预活动的信息,而向他汇报哪些信息是由CSIS根据重要性来定夺的。 在此事被媒体披露后,加拿大政府宣布修改有关规定,今后涉及议员及亲属安全的情报都将立刻告知本人。庄文浩、前保守党领袖奥图尔(Erin O'Toole)和新民主党议员关慧贞最近先后与CSIS官员开会,以了解关于他们成为中国干预活动目标的情况。他们都对此前被蒙在鼓里感到不满。 (Globe and Mail, CBC News,...

    【有片】【穷凶极恶】3名涉「点错相」机关枪伤人黑帮份子落网(图)

    针对今年2月在约克区皇帝镇Schomberg的枪击案,导致1名长者中枪受伤。警方现今已拘捕3名涉案歹徒,控告他们串同谋杀和企图谋杀等一系列罪名。 警方表示,3名歹徒是「点错相」,错伤了65岁的受害人。 枪案发生在2月12日上午8时40分,警方接报后赶到Rebellion Way夹Church Stree交界的Centre Street调查。 受害人当时在街上遛狗,却被一部路过汽车车厢内手开枪打中。 受害人经过枪救后虽已脱离危险期,但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康复。 警方表示,被捕3名歹徒应是MS13帮派成员,受雇于另一个犯罪组织,实行谋杀行动。...

    炎热夏天穿它!Coach Outlet凉鞋低至3折+额外8折!

    Coach Outlet 加拿大官网现有大量夏季凉鞋清仓,最高70% OFF+额外20%...

    【移形换影把金链拿走】约克区又现转移视线贼人(图)

    约克区警方提醒市民,以「移形换影」方法换走受害人颈上金链的诈骗案又在万锦市、烈治文山和旺市发生,呼吁市民提防有歹徒假借问路,乘机骗走受害人身上财物。 警方表示,最近在约克地区发生珠宝盗窃案后向公众发出警告 最近万锦市、烈治文山市和旺市发生这类案件,警方提醒市民在与陌生人交谈时要小心。 在部分案件中,歹徒与受害人交谈,并在受害人的脖子或手腕上戴上项鍊或手镯,同时取下受害人颈上的贵重颈鍊或手镯。 歹徒随后离开了该地区,直到后来受害人意识到,自己的贵重珠宝被盗了。 亦有案例,一名男司机和一名女乘客走近受害人并询问方向。一旦受害人提出指示,歹徒就会告诉受害人他们想送给他们一件礼物,那是一条假金鍊。 女歹徒可能会拥抱受害人,并将假金鍊换成受害人佩戴的真首饰。 约克区警方提醒市民注意以下安全提示并保护自己:.与在公共场合接近你的陌生人交谈时要小心.警惕过于友好或问路的人.将自己的贵重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和其他人难以进入的安全位置.如果您目睹任何可疑人员或活动,请立即联系警方。 我们将回应这些呼吁.罪犯是机会主义者。不要给他们让你成为犯罪受害人的机会...

    即时文字新闻

    即时滚动新闻

    中国干预:加拿大总理安全顾问在议会委员会作证

    RCI发布日期:20:38 加拿大众议院程序与事务委员会对中国干预、渗透活动的调查正在进行。星期四(6月1日),总理国家安全顾问乔迪.托马斯(Jody Thomas)向委员会成员解释,为何关于议员庄文浩及在港亲属被中国国安部门盯上的情报在2021年7月就送交政府相关部门,但是总理等一众官员以及庄文浩本人要等到今年5月初媒体报道才得知此事。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在两年前把相关机密文件送交当时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托马斯、外交部副部长、公共安全部副部长和总理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说,把重要信息向部长汇报是副部长的职责,但是她在文件送达时刚好在休假,回来后也从未读到。她还告诉委员会,她通常每天都要阅读50份到100份情报。 送到总理安全顾问和其他副部长处的情报似乎也被淹没在文件堆里了。托马斯表示,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修补特别报告员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指出的信息沟通上的缺陷。 公共安全部长布莱尔(Bill Blair)则告诉委员会,他没有收到过关于针对具体议员的中国干预活动的信息,而向他汇报哪些信息是由CSIS根据重要性来定夺的。 在此事被媒体披露后,加拿大政府宣布修改有关规定,今后涉及议员及亲属安全的情报都将立刻告知本人。庄文浩、前保守党领袖奥图尔(Erin O'Toole)和新民主党议员关慧贞最近先后与CSIS官员开会,以了解关于他们成为中国干预活动目标的情况。他们都对此前被蒙在鼓里感到不满。 (Globe and Mail, CBC News,...

    【有片】【穷凶极恶】3名涉「点错相」机关枪伤人黑帮份子落网(图)

    针对今年2月在约克区皇帝镇Schomberg的枪击案,导致1名长者中枪受伤。警方现今已拘捕3名涉案歹徒,控告他们串同谋杀和企图谋杀等一系列罪名。 警方表示,3名歹徒是「点错相」,错伤了65岁的受害人。 枪案发生在2月12日上午8时40分,警方接报后赶到Rebellion Way夹Church Stree交界的Centre Street调查。 受害人当时在街上遛狗,却被一部路过汽车车厢内手开枪打中。 受害人经过枪救后虽已脱离危险期,但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康复。 警方表示,被捕3名歹徒应是MS13帮派成员,受雇于另一个犯罪组织,实行谋杀行动。...

    炎热夏天穿它!Coach Outlet凉鞋低至3折+额外8折!

    Coach Outlet 加拿大官网现有大量夏季凉鞋清仓,最高70% OFF+额外20%...

    【移形换影把金链拿走】约克区又现转移视线贼人(图)

    约克区警方提醒市民,以「移形换影」方法换走受害人颈上金链的诈骗案又在万锦市、烈治文山和旺市发生,呼吁市民提防有歹徒假借问路,乘机骗走受害人身上财物。 警方表示,最近在约克地区发生珠宝盗窃案后向公众发出警告 最近万锦市、烈治文山市和旺市发生这类案件,警方提醒市民在与陌生人交谈时要小心。 在部分案件中,歹徒与受害人交谈,并在受害人的脖子或手腕上戴上项鍊或手镯,同时取下受害人颈上的贵重颈鍊或手镯。 歹徒随后离开了该地区,直到后来受害人意识到,自己的贵重珠宝被盗了。 亦有案例,一名男司机和一名女乘客走近受害人并询问方向。一旦受害人提出指示,歹徒就会告诉受害人他们想送给他们一件礼物,那是一条假金鍊。 女歹徒可能会拥抱受害人,并将假金鍊换成受害人佩戴的真首饰。 约克区警方提醒市民注意以下安全提示并保护自己:.与在公共场合接近你的陌生人交谈时要小心.警惕过于友好或问路的人.将自己的贵重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和其他人难以进入的安全位置.如果您目睹任何可疑人员或活动,请立即联系警方。 我们将回应这些呼吁.罪犯是机会主义者。不要给他们让你成为犯罪受害人的机会...

    98岁老人打破世界纪录 完成CN Tower空中漫步!

    一名98岁老人打破世界纪录,成为史上最年长走完CN Tower Edge Walk空中漫步的人士。 ...

    残忍!多伦多男子当场揭穿骗局 竟被拖行百米面临截肢!

    多伦多男子Mohamed Al-Rahawi在去年5月前是一名活跃的Uber Eats送餐员,但在2022年5月15日那一天,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这位36岁的年轻人在安大略省法院外说:”我忘记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感觉。” 他回忆自己当晚被一辆小货车拖行约100米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 ...

    俄最新大学历史教材:戈尔巴乔夫铲除“铁幕”有功 苏联解体无过

    俄罗斯最新大学历史教科书继续保持否定苏联和肯定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近日,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А.Н.萨哈罗夫教授、А.Н.博哈罗夫教授与В.А.舍斯塔科夫在2008年所著的俄罗斯最新的大学历史教科书《俄罗斯史:古代到我们的时代》(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с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ен до нашихдней)经修订后再次发行。此书的修订版被作为了俄罗斯各高等院校俄罗斯史课程的研究生和副博士生教材。在此书第9章中,该书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行辩护,其认为,苏联的消亡是“…国家发展的整个历史阶段的自然历史结果…它是在Н.С.赫鲁晓夫被解职后开始的,其中的主要内容是苏维埃制度的自发性堕落和自然性瓦解。”同时,该书指出戈尔巴乔夫并不是导致苏联消亡的罪魁祸首,因为,“戈尔巴乔夫接手苏联时,整个国家的领导系统已经处于了严重的系统性危机中。同样,由于苏维埃制度本身的特点,甚至当时的苏联领导层都没有注意到这种危机。此外,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到1985年时,国家进一步发展所依赖的主要经济因素的发展形式——世界形势、吸引长期贷款的可能性等——已超出苏联领导层的控制范围。”因此,该书认为苏联消亡的真正原因是1917年的社会主义选择,其认为,“…社会主义的崩溃,来自其理论根源的堕落性…1917年后,一种无法否定的强大的自我解体力量就被嵌入了苏联政治系统本身,其存在的最重要证据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在其掌握政权的全部时期都在不断提高对其自身合法性问题的关注程度。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整个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所导致的。”该书对于苏联消亡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原因判断为,解决当时苏联面临的危机的根本锁钥是“不去改善社会主义,而是摆脱它。”,而其认为戈尔巴乔夫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该书认为,“戈尔巴乔夫从未提出过清算苏联体制的问题,他只是想改善它的运行。但事实证明,他对的体制的改善尝试是无效的。”,该书认为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计划和分配体系的瓦解和间接导致了苏联的最终消亡。在该章结尾,该书作者高度评价了戈尔巴乔夫的功劳。其指出,“显然,不能忘记М.С.戈尔巴乔夫在摧毁‘铁幕’、铲除极权制度根基、进行最初但有限的民主变革方面的功绩。”

    全球最具影响力大学排名 加拿大这五所大学进前20名 !

    泰晤士2023年高等教育(THE)影响力排名于周四公布,加拿大共有5所大学进入前20名,其中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高居总排名第三名,卑诗省则有3所大学上榜。 全球有超过1,500家高等教育机构被列入泰晤士高等教育影响力排名,衡量大学是否符合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它评估了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在研究、管理、外展和教学4个广泛领域的进展情况。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陈方正谈杨振宁:一生圆满背后的矛盾、痛苦和煎熬

    5月27日下午,西湖大学湖心讲堂。中国文化书院和西湖大学联合举办的汤一介学人讲座第二讲,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物理系名誉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陈方正面向数百位观众,讲述他眼中的“杨振宁和他的世界”。陈方正生于1939年,今年84岁。他从1980年和杨振宁相识、相熟,迄今已逾40年,算是“忘年之交”。“如今杨先生年迈期颐,他的人生和学问犹如泰山、峨眉,峰峦起伏,蕴藏无数深壑与幽谷的雄山峻岭。”陈方正由此开始了他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尽其所能地介绍杨振宁的为人与为学,既有忘年之交的亲近体察,也有史家知人论世的独立评论。科学上的伟人“杨振宁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陈方正从三个方面高度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在基本理论方面,他所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成为深切了解基本粒子之间四项相互作用的其中三项奠定基础,从而大大增进人类对于大自然在最深层次结构和作用的认识。”“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与李政道所共同提的出弱作用是否宇称守恒问题导致一个多年来未经实证的基本假设被推翻,由是为他们赢得诺贝尔奖的荣誉。”“在统计力学方面,他同样有许多精妙的重要发现。更意想不到的是,他有两项重要物理学发现与同时代的数学发展不谋而合,是相通的。除此之外,他在领导科学发展与国际合作,以及推动中国的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这两方面,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可以和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爱因斯坦、麦斯威尔、牛顿等前辈大师相比。”陈方正如是总结。杨振宁的痛苦和煎熬未能出席这次活动现场的杨振宁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给自己的百年人生“打分”:“这个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了,是要讲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呢?是立德、立功、立言。””如果要给自己打分数,这德、功、言,我自己觉得我做得还不坏,而且是非常中国式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说最早见于《左传》,被传统士大夫视为最高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杨振宁浸润并受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也反映出他对自己的极高期许。然而陈方正深知,这样的期许极具挑战。他在演讲中表示:了解杨先生并不容易,这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更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所生活的世界充满剧烈变动和不可消弭的冲突。要在这样的时代和世界中充分发挥个人才华,而又不辜负父母、师友、广大中国知识分子,乃至国际同行对于他的厚望,还有他对于自己的期许,那是极其困难,甚至不大可能的。“因此,在巨大成功的背后,他同样要忍受常人经常面对的矛盾、煎熬、痛苦。”这也是陈方正曾经在《晨曦集》发布时概括说的:“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仅仅是杨先生的一半,另外一半是他的中国情怀,两者互为表里,关系密不可分。”杨振宁这一辈学人生于“五四”年代,长于战乱之中,身负国仇家恨,在20世纪的巨变中常常面临种种重大选择,取舍之间,人生道路大为不同。第一个人生重大选择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陈方正回顾道,“在林荫覆盖的普林斯顿之外,世界正在发生巨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底美军逼近鸭绿江,中国志愿军入朝,中美兵戎相见。杨振宁的两个好朋友,去了美国普度大学的邓稼先,和去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黄昆,都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毫不犹豫回国。……此外,在1950年前后,还有很多在美国访问或者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如吴有训、王淦昌、华罗庚等选择回归;至于钱学森和张文裕,则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方才冲破重重困难回国。他们都要在报效祖国与获得更高学术成就之间,作出关乎一生命运的重大抉择。这些关乎时局和师友去留的消息传来,不免在杨振宁敏感的心灵中引起矛盾,从而带来巨大压力和痛苦,因为同时还有另一个天地在等待他发现,一些具有无比强大吸引力的工作在召唤他。”杨振宁没有选择回国。他留在美国的最高学府,与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共事,在学术上取得了巅峰成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杨振宁看来就像是一艘在平滑海面上吃饱了风一往无前的帆船:结婚成家,发表重要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去纽约石溪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一切顺利圆满。”陈方正讲述道,“其实,在他内心深处,仍然翻腾着极大的矛盾、痛苦、煎熬,理由非常简单:骨子里他还是一个中国人,一个带有五四运动和西南联大的烙印,背负着父母师长深厚期望的中国知识分子,而中国此时正在天翻地覆之中。”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名动国际学术界。但冲突与矛盾如影随形。陈方正谈道:当年夏天,杨振宁有机会在日内瓦和离别12年的父母重聚。此后在1960年、1962年和父母还有两次相聚。一家人久别重逢,有惊喜激动,可是一旦深谈,父母对新中国的看法相左。父亲再三劝说杨振宁回国,这让三个人的情绪有时候会陷入低谷。1964年是一个大转折。当年杨振宁终于加入了美国籍,为此他十分内疚。将近20年后他还讲: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父亲)在心中深处的一个角落里,始终没有宽恕我。为何杨振宁会在此时做这样的决定,陈方正认为有很多理由。“一个是他在书中写的,肯尼迪总统1961年就职典礼破天荒邀请诗人RobertFrust朗诵诗篇,打动了他;两年后,美国总统又把费米奖授予奥本海默,后者曾经被美国国会右派羞辱过。这加深了杨振宁对这个国家的亲切感。”他继续讲道,“此外可能还有更深的原因,就是李杨之争。李比杨小四岁,1946年到了芝加哥后,二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合作无间。从1949年到1962年,二人合作20篇论文,情同手足,然而这一切到了1962年戛然而止,二人断绝合作,不再往来。杨为此感到非常沮丧和痛心,失去了20年来亲密合作伙伴,打击很大。这很可能是他加入美籍的真正原因。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二人1962年分手,1963年李政道加入美国籍,1964年杨振宁入美国籍。两个人很亲密,在异国很有安全感,散伙了,孤独了,在异国没有安全感。”1971年是另一个攸关重大的关键之年。当时,中美之间冰封已久的关系刚刚露出一点缓和的迹象。杨振宁抓住了这次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机遇,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国。他见到了自己“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超过了兄弟的关系”的邓稼先。临别时,杨振宁从邓稼先的一封信中得知,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的参与。根据杨振宁自述,他当时读信时受到了极大的情感震荡,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洗脸整容。他在百岁之际回忆道,这次访问“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1971年邓稼先送别杨振宁信的原文最后是这样写的: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其中深意,杨振宁后来才有所体察。2022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杨振宁百岁华诞纪念活动中,面对满座高朋,杨振宁的讲话主题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几乎是单独给邓稼先一个人的倾诉与回应。他的原话这样说道:“这个信如果仔细看很有意思,因为它除了讲他(指邓稼先)验证了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当然没有寒春。这封信后边还有几段显示得很清楚,他在那几个礼拜里跟我见过好多次,他有想跟我说的话说不出来,所以他在信的尾巴上描述了一下他想要跟我讲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讲。”“在这个信的最后他这样给了我一个期望,是‘但愿人长久’,他把‘千里共婵娟’改了一下,变成‘千里共同途’,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我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最近这个信发表了以后,仔细看了以后,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陈方正也谈及杨振宁百岁的这次讲话,认为杨振宁非常在意邓稼先的这封信。“他当然是深受民族主义影响的中国人,自认为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他的至交邓稼先比他早半个世纪回国,以1964年的中国原子弹来证明,中国人绝非不如人。百岁之际他披露了这封信,而且给出了可以告慰邓稼先的回应:稼先回来了,为中国造了原子弹,他也回来了,为中国做了很多事情。大家殊途而同归。”但是另一方面,陈方正也指出,杨振宁的思想观念、习惯同样深受美国文化、特别是个人主义的影响。例如,他发表个人意见都很自信,特立独行,不受舆论左右。他和翁帆结婚、大力推崇易经都是如此。“他强调他身上流的血是中国人的血,然而,美国和美国文化在他心灵也是深刻而不可磨灭的。”然而,所有的冲突在杨振宁的身上最终走向了融合。他曾经说“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一再强调,他的一生非常幸运。陈方正表示,所谓幸运不止于上天所赋予他的卓越才能,他所碰到的难得机会,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成功与声誉,还在于他在后半生所选择的安身立命之道。“事实证明,这选择不但明智、符合初衷,也为他带来幸福和安泰。”陈方正表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杨振宁相比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爱因斯坦、麦斯威尔都幸运得多,唯有牛顿与其大致相当。我和杨振宁的观点也有不同陈方正并不讳言自己与杨振宁有一些观点并不相同。在报告中,他谈及杨振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发展道路,科学整体还有人类前途的看法就很复杂。“有一次,我心血来潮问杨先生,一生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会不会就是孔子呢?他毫不犹豫说,那当然。他早已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家经常讨论是什么原因。杨先生回答很干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势领导。可是,改革开放显然和经济起飞是一脉相传的,而改革开放好像和那两个原因,好像还不完全一样吧?还有些冲突。为这个我们辩论了很久,当然也不会有结论。”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陈方正在《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一书中有深刻的追问和研究。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源头上就缺少科学的基因,缺少刨根究底的理论性思辨,没有孕育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历史上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起于实用,往往知其然而不深究其所以然,缺少了西方科学史上那种特殊精神,即长期而系统地通过数学化来探求宇宙的奥秘。“杨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对现代科学的前景看得比较暗淡,半个世纪之前就说高能物理盛宴已经结束。在他看来,人的力量比起宇宙的奥秘来微不足道,永远不可能完全破解和掌握。他像牛顿一样,感到自己是海边拾贝的小孩子,还有浩瀚无边的海洋等待他去发现。就像庄子所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他恐怕也有这个感觉。”而对于科学在中国的未来前景,陈方正则持乐观的态度。一方面他认为,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比较短,仅有百余年,虽然根基尚浅,但已经扎根下来了,中国人也知道科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不利影响,科学应该会得到继续发展。只要中国能够保有一些不受外界影响的小环境,如杨振宁所办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或西湖大学这样的象牙塔,让一些对基础科学有兴趣的人能在那里持续发展。不需要很多的钱,也不需要很多人,中国那么大,或许20个就够了。对于当下中美博弈对于科学的影响,陈方正认为,这对中国实用科学的发展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对基础科学的发展照理说不应该有太大的影响。可是中美之间的交流慢慢少了以后,可能也有间接的影响。“我想美国要抵制中国,可能一时间是抵制得了的,再长了也抵制不了。最多就是让中国发展慢一点,可是长期来讲,对中国是有利的。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头脑,有自己的勤劳,有自己的制度,那么即使发展慢一点也并不那么可怕,因为它终究还是要继续发展的。”“以五十年、一百年为尺度,科技的进步一定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幸福,只要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大形势,能够好好地运用这种了解自然界的巨大力量。”陈方正曾在一次访谈活动中阐释其观点,“但从更长远来讲,科技带来的是不是一定就是好事情?这个我有点疑惑。”他进一步的解释透露出一种哲学意味的思考:“因为再过一两百年,当人能充分利用无数科学发明的时候,人的生存就再也没有任何威胁,他不用做任何事情就能活得很好,但那时候以前觉得极其享受,极其好玩、好看的东西就可能都变得反而没有意思了,那时候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似乎很幼稚的问题,可能是人类将来最需要思考,也最难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