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拿大家园
加拿大家园
加拿大家园
加拿大家园
加拿大家园
加拿大家园
No menu items!
go
搜索
头条
多伦多地产局数据:GTA平均房价5月份继续上涨
综合新闻
突发!80岁总统拜登再摔!全场惊呼!(视频)
又摔了! 已经80岁的总统拜登近来的身体状况,真是有点令人揪心。 BREAKING: President Biden takes a fall onstage at the...
加拿大新闻
突发!加拿大多家大银行出故障,网友慌了:爆雷吗?加航也大面积延误!
今天(1日),有媒体报道称加拿大皇家银行 (RBC) 的客户在使用该银行的在线和移动系统时遇到了问题。 今天早上 8 点左右,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报告问题,他们表示无法在帐户中看到最近交易的详细信息。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加拿大新闻
华裔大学生车祸后昏迷45天:奇迹康复 现在要去斯坦福读博
一名在车祸中差点丧命的UBC华裔大学生,奇迹般地康复,现在要上斯坦福读博,未来更立志帮助那些脑外伤患者。 据CTV报道,Yi Du终于在周三登上学校的舞台领取自己的毕业证书。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48589796317-0'); }); 2021年秋天,Du遭遇了一场车祸,并导致脑部受伤。他表示,很多人觉得他将永远无法康复。 “我昏迷了大约45天,”...
加拿大新闻
加国首季GDP增3.1%超预期 满银料央行最快下周复加息(组图)
加国今年首季仍有稳定的经济增长。(明报图片) 加拿大经济今年前3个月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可能在4月份再次扩张,引发了加拿大央行将再次加息的猜测。满地可银行(BMO)的专家甚至预期,最早在6月7日的政策决定中,央行就会采取行动。 加拿大统计局周三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实际生产总值年化增长3.1%,超出联邦机构预测的2.5%。金融界的分析师此前预计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2.5%,而央行预计为2.3%。 初步估计显示,经济在3月份持平后,4月份尽管发生联邦工人罢工的状况,对经济产生了影响,但该月的增长依旧强于预期。增长了0.2%。 统计局表示,是强劲的出口和家庭支出增长,刺激了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则表示,这样的数字可能会迫使加拿大央行下周(6月7日)做出继续加息的决定。 BMO的首席经济学家波特(Douglas Porter)表示:「强劲的数据无疑增加了加拿大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最早在下周的政策决定中就采取行动。」 但波特和其他商业银行经济学家也都表示,央行也可能会将再次加息的决定推迟到夏季。 「然而,鉴于不确定的背景以及5月份通胀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加拿大央行可能会选择保持耐心,并表示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它可能会在7月份加息。」 但与此同时,库存积累放缓以及家庭投资和企业机械设备投资下降,拖累了经济增长。 尽管加拿大央行希望高利率会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出现更深远的回落,但加拿大经济的表现仍继续超出预期。 数据显示,在前两个季度增长微乎其微之后,今年前3个月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均出现增长。受汽车购买量增加以及食品和旅行支出激增的推动,家庭商品支出环比增长1.5%,服务支出增长1.3%。 同时在乘用车、金属和农产品的跨境销售的带动下,出口也按季度增长了 2.4%。但可支配收入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下降,降幅为1%,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帮助民众抵御通货膨胀的财政措施到期。 房市也在下滑,包括新建、翻新和所有权转让在内的住房投资下降了3.9%。同样,机械和设备的商业投资收缩了2.5%。 央行今年早些时候暂停了加息周期,将关键利率维持在4.5%,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央行行长麦克勒姆(Tiff Macklem)当时就表示,该行仍在努力弄清楚,利率是否已经高到足以抑制通胀。 加拿大的总体通胀率在4月份小幅上升至4.4%,仍远高于央行2%的目标。 央行和 金融界都预测,加拿大在2023年的剩馀时间里经济将放缓,今年下半年将出现温和衰退,因为愈来愈多的加拿大人被迫以更高的利率续贷,导致他们可自由支配的支出进一步减少。 尽管央行和一些私营部门预测会出现「软著陆」,即通胀率回落至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不出现重大经济收缩或失业率急剧上升的状况。 经济学家还预测,加息的作用可能需要18至24个月才能完全生效,加拿大央行于2022年3月开始加息。 德勤加拿大首席经济学家Dawn Desjardins表示:「我预计这些非常大幅度的加息对消费者会产生影响,但这是时间问题。影响有多大?将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表现。」
装载更多
加拿大新闻
查看全部
本那比铁道镇两男女企图抢劫被捕 骑警检获两把刀(图)
admin
-
本那比铁道镇(Metrotown)架空列车站附近今日早上发生持械袭击案,骑警接报到场拘捕一男一女并检获两把刀,警方目前仍在调查事件,初步相信可能是一宗企图抢劫案。本那比骑警发言人卡兰积(Mike Kalanj)表示,警方今日早上约7时15分接获报案,称一名男子在铁道镇架空列车站附近遭到不止一人袭击,警员赶到现场后,获告知疑犯身处附近一间餐馆。卡兰积指警员随后拘捕涉案38岁男子及23岁女子,并在疑犯身上检获两把刀,「所有人都被安全地拘留」,至于该名遇袭的22岁男子没有受重伤。卡兰积补充指,警方目前仍在调查事件,初步认为可能是一宗企图抢劫案,不排除稍后会向被捕疑犯提出与抢劫相关的指控。
纪念六四:台湾上演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被禁的舞台剧《5月35日》
admin
-
RCI发布日期:23:08 这个周末正逢六四事件34周年。缅怀六四死难者的舞台剧《5月35日》在台北首次上演。这是一部由香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但是目前在香港无法上演。 由于6月4日这个日期被中国政府视为禁忌,网民用各种符号和代称来绕开审查,5月35日是其中之一。此为剧名的由来。故事开始时,一位六四死难学生的母亲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决心去天安门广场公开祭奠自己的儿子,由此展现出她和其他死者亲属三十多年来无法公开表达的痛苦和思念。 《5月35日》由香港作家庄梅岩创作于2019年反送中抗议爆发之际,获得当年香港舞台剧奖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等奖项。但是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该剧不得不转向海外,2022年曾在东京上演。 该剧自6月2日起在台北上演五场,其中一场由来自香港的演员用粤语演出。他们在台上均戴口罩。警方会加强剧场安保。大赦国际组织台湾分部负责人邱伊翎说,这些演员还要返回香港,他们的家人也生活在那里。保护他们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5月35日》台湾版的导演钟伯渊说,他在剧中加上了一些台湾本土元素,因为历史是重复的。香港今天的现实可能会在明天等待着台湾。 台湾人必须站出来为抵抗独裁主义的扩张而战。 相关链接:2019年六四三十周年时,加拿大记者Arthur Kent把他在1989年6月3日夜间到4日凌晨拍摄的视频整理成短片《六月黑夜》(Black Night In June)。因有流血画面,观看须点击屏幕中“Watch on YouTube"字样: 在香港,多年来组织六四纪念活动的香港支联会已被取缔,多名骨干身在狱中。6月3日晚,几名艺术家仍按多年传统在铜锣湾街头表演,提醒港人勿忘六四。他们当即被警察拘捕。 在纽约曼哈顿,六四纪念馆上星期正式开放,成为香港六四纪念馆被关闭后全球唯一一个永久开放的关于1989年死难者的馆藏。 在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城市举行了纪念活动。 (Radio-Canada, Philippe...
PNE机动游乐场Playland今日开幕 入口处大排长龙(图)
admin
-
温哥华太平洋国家展览馆(PNE)机动游乐场Playland今日开幕,入口处大排长龙。位于喜士定东街(E. Hastings St.)的PNE机动游乐场Playland今个月逢周六及周日开放,7月及8月逢周三至周日开放,直至8月18日结束。今日下午现场所见,烈日下游乐场入口处有大批市民排队等候,当中有家长带同年幼子女到来游玩,也有年轻一辈结伴而行。
加美海军舰只罕见联合穿过台湾海峡
admin
-
美国海军表示,一艘美国和一艘加拿大军舰周六(3日)联合穿过台湾海峡,这是在台海紧张局势加剧之际,罕见地在敏感水道执行联合任务。 美国海军第7舰队表示,美国“钟云号”驱逐舰(USS Chung-Hoon)和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号”护卫舰(HMCS Montreal)根据国际法适用的公海航行和穿行自由水域,进行了海峡“常规”航行。 ...
电影工作者中500万 幸运如拍戏欲提前退休
【点解CRTC阻不住加人接到垃圾电话】原来有这些(图)
【有片】【Unionville Festival登场】人山人海(图)
素里纪念医院危机 狄德安:单靠改善住院医生合约无法解决(图)
【这真的不好】研究指加国安老院友用治精神病药物增加(图)
印度三辆火车相撞 288死900伤 近年最惨重事故之一
3岁男童差点溺水仍在与死神拔河 男童阿姨网上募款帮助男童一家度过难关
本那比嘉年华Hats Off Day登场 吃喝玩乐 欢乐一箩筐(图)
【魁省钓鱼团遇上巨浪淘沙】11人中4名孩童遇害1人失踪(图)
【安省自由党党魁选举增1名候选人】国会议员Yasir Naqvi今日公布加入战团(图)
【气候变化蜱虫数量急增】传播可致命症病(图)
【又是公交伤人案】士嘉堡巴士车厢黑胡子恶汉无故伤人(图)
装载更多
即时文字新闻
六四已过34年 中国社会敏感词越来越多
2023年6月4日
卢沙野:中方提出和平主张 但无法强迫冲突各方接受
2023年6月4日
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急访中国
2023年6月4日
六四34周年 天安门母亲吁中共公布真相
2023年6月4日
装载更多
即时滚动新闻
孩子严重烫伤9天才送医院,爸爸:别听医生的
admin
-
如果孩子被烫伤,作为家长你会怎么治疗?想必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去医院,找医生。但总有一些家长因为迷信偏方,选择涂牙膏、抹香油等奇葩操作。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雪上加霜,让孩子痛苦加倍。深圳卫健委发布的科普视频中就有这么一家人。深圳儿童医院中来了一个年仅2岁,背部有严重烫伤的孩子,隔着马赛克都能隐约看到大面积的伤痕。医生诊断后发现他的肾功能出现严重异常,很有可能是创面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深圳卫健委B站视频截图 下同家长说孩子已经受伤9天了,刚开始找了村医看过,然后就开始回家用民间偏方自行治疗,也就是将麦菜捣碎成水,然后用茶油涂抹。几句话听得医生直接瞳孔地震,9天才送医,还处理不当,着实耽误孩子治疗。经诊断,孩子已经属于比较严重的烧伤三度,并不是像烫了水泡那样可以通过自身愈合能力自行恢复,因此必须进行手术治疗。III度烧伤,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有时甚至会烧到骨头上。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3~4周后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创面修复有赖于植皮,较小创面也可由创缘健康皮肤上皮生长修复。愈合后多形成瘢痕,且常造成畸形。所以为了孩子身体恢复更加良好,医生提出手术植皮的方案,整体治疗费用大概在两万五千元左右。不料,孩子父亲听完孩子母亲的电话转述后,随即表示:“不要听那医生的,这种不是很严重的。”孩子母亲试图点醒对方:“人家医生都是为娃好”无奈孩子父亲仍旧坚信自己的判断:“再怎么做,你还要在那里休养,你觉得有必要吗?”见难以劝动对方,孩子妈妈也只能无奈放弃。医生见状再次沟通说服,并给孩子妈妈展示了其他孩子烧伤后因未经植皮修复导致的皮肤留疤凸起照片。这位母亲跟孩子父亲二次通话,没想到却遭受指责:“不用做,按时换药就行了,你要有自己的主意啊,不能老是医生说什么你就打退堂鼓。”医生不想放弃,决定亲自打电话劝说,却也只听到孩子父亲的再次拒绝,并在言语之中表示自己不想承担孩子的麻醉副作用、手术协议风险、植皮感染风险所导致的额外费用。医生再次查房时,孩子家长已经安排孩子自行出院。烫伤后应该如何处理?烫伤后千万不能用偏方,谨记烫伤处理五字诀——冲、脱、泡、盖、送!01 冲用清洁流动的凉水,持续冲洗烧烫伤部位15-30分钟。不要用冰块降温,温度过低可能导致二次伤害。02 脱小心地脱去衣物,可用剪刀剪开衣服。如果衣物已经粘在皮肤上,不要硬拉扯,不然会造成皮肤损伤。03 泡疼痛明显的,可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直到疼痛减轻。04 盖使用干净无菌的纱布或棉质布类覆盖于伤口,保持创口清洁。烫伤部位如有伤口和水泡,不要自行处理。05 送程度较重的烧烫伤要及时就医,就医途中也可继续冰袋冷敷。网友评论:不少网友为孩子以后身体可能留疤感到担忧,更被家长用偏方处理的操作气到,分享了自己了解的偏方害人经历。有人说,自己家人在烧伤科当护士,亲眼目睹一个3岁小女孩烫伤后,家人用草药敷了一周,导致伤口结痂发炎,最终血液感染不幸离世;还有人说,一个13岁的孩子4个月前被狗咬了之后,爷爷奶奶没当回事,只用草药敷了一下,结果后来狂犬病发作。还有医生表示,自己医院有位60岁的老伯已经是糖尿病足,脚底烂出大坑也不肯去大医院治疗,只用土药包裹,即便医生百般劝阻,担心化脓也不当回事。看完这些,希望大家都能远离偏方,受伤后及时找医生科学诊疗,避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伤。更希望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平安健康。
明治以来皇族第2人!崇仁亲王妃百合子迎百岁
admin
-
日本皇室成员最高龄的三笠宫崇仁亲王妃百合子,今天迎接100岁生日。日本明治时代以来的皇族中,除了7年前以高龄100岁过世的崇仁亲王外,百合子是高龄100岁第2人。日本放送协会(NHK)报导,掌管日本皇室相关事务的宫内厅表示,百合子在东京港区赤坂御用地住处健康生活,每天上午为了身体健康都会运动15分钟。天气好的时候,百合子会坐轮椅在赤坂御用地内活动,享受四季自然景致。百合子透过书面表达迎接百岁生日的心情说,从18岁进入宫家(日本皇室制度)以来,已度过80年以上的悠长岁月,并迎来100岁的重要日子。她说,现在的乐趣就是看着孙子及曾孙成长,未来也会在祈求人们幸福的同时度过每一天。百合子1923年6月4日出生,是当时身分为子爵的高木正得的二女儿。她1941年毕业于女子学习院本科,同年10月也就是18岁时,嫁给昭和天皇弟弟崇仁亲王,两人婚后育有3男2女。二次大战期间因空袭造成住处全毁,百合子曾度过一段在防空洞生活等的艰辛日子;二次大战结束后,崇仁亲王以东京大学研究生身分开始研究西洋史后,百合子也透过帮忙整理资料等支持夫婿。百合子也陪同崇仁亲王出访欧洲及中东各国,致力国际亲善友好活动。百合子目前也会出席公务活动,例如今年一月就出席“新年祝贺之仪”及新年一般祝贺活动,看起来相当健康。
“自称普京生母”97岁老妇离世:不幸童年致他残忍
admin
-
英媒6月1日称引述消息人士5月31日确认,自称是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生母的格鲁吉亚老妇普京娜(VeraPutina)离世,高寿97岁。她生前受访时称他是私生子,童年不幸,这或是导致他做出残忍行为的原因。英国《太阳报》6月1日引述普京娜生前受访时指,她年轻时与有妇之夫、俄罗斯维修工人普里瓦洛夫(PlatonPrivalov)诞下普京。其后她与名为格奥尔基(Georgi)的男子走在一起,带着普京在格鲁吉亚Metekhi村生活。普京娜说,格奥尔基虐待和疏忽照顾普京。他没打普京,但也毫不掩饰对他的厌恶。格奥尔基有时整天都不与普京说话。格奥尔基经常威胁说他会把普京赶出家门,甚至真的试过在冬天将赤脚的普京赶出家门,好心的邻居看到后会收留他。▼普京娜的照片 Vera Putina, deadat 96.I believe her. She’s a...
攻击言论层出不穷,他们只是这次不走运而已
admin
-
武汉一名小学生在校园里遭汽车碾压身亡,正常人看到这种新闻之后的正常反应是:为什么会允许汽车进入校园?校园内部怎么可以车来车往?连大学都要把社会车辆阻拦在门外,为什么小学校却可以让汽车在心脑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之间长驱直入?小学生的母亲要向学校讨要一个说法,正常人看到这种后续新闻之后的正常反应是:这位母亲值得同情,应该支持她的行为。无论她现在做什么,她的孩子都不再可能回来了。但是,她坚持向学校问责的行为,其实是保护了所有人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这样更多小学校会因此而坚持门禁制度,更多人会支持禁止汽车进入校园驰骋,更多孩子会得到一个更安全的校园环境。但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真实的情况是网上的一帮闲汉和刁妇在指责这位母亲,指责她在孩子亡故之后还穿那么整齐得体的衣服,指责她没有流露出合适的悲伤展示出足量的崩溃,指责她的行为是为了博取关注和榨取更多赔偿金。这样的声音足够多,足够响亮,足够齐整,多到新闻评论区让人不忍卒读。于是,孩子的母亲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这种无休无止的痛苦。从昨天开始,人们在互联网上愤怒地谴责这些人,谴责所谓“网暴”,写了大量的文章,喊了大量的口号,要求追究他们的责任,最起码为他们每人安排一场民事诉讼官司。我没有那么大的怒火,也没有那么高的声量,我只是觉得整件事看下来,唯一可以评价的就一句话:他们只是这次不走运而已。不是这样么?在对这位悲惨的母亲品头论足,咀嚼她的衣着妆容身材之前,类似的事情不是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吗?一个女孩子穿什么衣服去拍照,这不就是可以发动排山倒海攻击的正当理由么?穿和服去拍照不行,这是不爱国;穿清凉装不行,这是涉嫌挑逗和伤风败俗。也许就在此时此刻,还有无数人在直播间查找和举报所谓的“擦边”女主播,非得把她们弄下线甚至禁播不可。而教育一个受害者怎样表现才算是得体,不也是中文互联网上的传统艺能么?他们不单规定了受害者需要以怎样的姿态哭泣,以怎样的话语控诉,还规定了受害者必须通过的道德和动机审查。如果受害者在道德上有一点点瑕疵,如果他们在受害者身上能看出任何一点关于名声,关于金钱的动机,那么受害者所有的遭遇,所有的诉求都可以推翻,反而变成网络大批判的对象。还记得么?谁说江歌妈妈不依不饶的?谁说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网友捐款的?你仔细想一想,事情就不是这样的么?在过去发生的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里,他们都是成功的。当事人要道歉,当事人要反省,当事人最好关闭社交账号宣布从此隐退。这次有点不一样,因为当事人居然没有道歉,没有反省,没有关闭社交账号,而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让那么一大帮人旺盛的热情澎湃的激情无处发泄,反而被晾在了舞台正中,发现突然攻防逆转,自己变成了攻击对象。9999:1,这不是一次不走运还能是什么?所以我想认真问一句:别看今天谴责得那么热闹,下一次呢?下一次你是店家,他们在你的白色店招上发现了红色的旭日图案,你的下场会是什么?下一次你是旅游博主,他们在你的视频里发现你和黑人亲昵合影,而且肩带过低,你的下场会是什么?下一次你是公司老板,他们在你的办公室照片里发现墙上没中国地图,桌上没有中国国旗,但是有个合作方送来的米字旗,你的下场会是什么?下一次你见义勇为,救下落水儿童,他们发现你其实是偷偷从工作岗位上溜出来去见小三,偶然遇见儿童落水,你的下场会是什么?我觉得他们在所有这些事情上,大概率都会很走运,都会很成功,都会摧枯拉朽一般取得压倒性胜利。而你,大概率就是枯,就是朽,就是压倒的对象,就是他们指尖上的蚂蚁。一个社会里有怎样的人都不奇怪,有怎样的观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总有一类人,总有一类观点能够持续获胜,成功压制住其它的声音。他们不单要规定他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穿才是合适的,他们甚至要规定他人应该以什么表情什么姿势哀伤。简单说,他们在规定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而你应该如何生活这件事的控制权,居然落在这样一帮人手里,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他们总是对的,他们总是能赢,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他们总在检查你,在审视你,在规训你,你除了立正挨打道歉退网,没有别的选择,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每次你上网,没有逻辑可讲,没有道理可讲,有的只是针对你个人动机的分析,而且可以分析出任意结论来,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不,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现在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几天所有的喧嚣之后,在这几天所有的怒潮之后,还有几个人记得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会允许汽车进入小学校园?对,这个问题不单是对死去的那个孩子有意义,也对所有还在校园里的小学生有意义,对所有他们的父母有意义。现在呢?现在的议题变成了什么?事情怎么就从汽车进校园,转变成失去孩子的母亲应该有什么妆容有什么穿戴的?所以,我想我还可以加上后半句:他们只是这次不走运而已,但是大体上他们依然是成功的。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按照惯例肯定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免得被批评为只会发泄情绪,只能重复发现问题。建设性意见我刚好有一条,那就是除了民事诉讼网民侵权,指控平台方不作为之外,还可以考虑加一个社交媒体产品的新功能:现在不是已经显示用户的IP地址了么?我认为可以再进一步,在所有热门帖子的评论区里,自动显示评论者的真实姓名,真实身份证头像,真实手机号。然后所有的社交媒体不都热衷做社交么?不是都读取了手机通讯录么?那么,当一个人发表了评论之后,他的亲朋好友访问同一个热帖的时候,系统会直接高亮黄标他的评论,告诉这些亲朋好友:你的好友XXX曾经发布过以下评论,快去看看吧。这样大家就都拉平了,在网络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活在他人的目光之外,我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解法。有了这个解法,也许他们就不会次次都那么走运了。于是,人们才有机会问对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会允许汽车进入小学校园?最终,人们才有机会在网上安心做个正常人。
上海解封的一年后,我离开了上海
admin
-
一周年碎碎念,一点微小的个体记忆一年前的今天,上海两个月的封城以上海发布的“6月1日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结束,当然了,封城的开始也是上海发布,3月28日的“新一轮核酸筛查”。解封的推文下,上海发布放出来的评论是“我是六月一日过生日,感谢上海政府的礼物,我超喜欢!”“我爱魔都!”。2022年的5月31日应该还是个工作日,下午守在电脑面前摸鱼(和上班)。打开手机发现楼道群里说小区的门开了,可以自由出去了,之前几天一直讲的是一个楼道有一两个名额一天可以出小区的门。昔日的卡口确实消失了,扫开一辆单车漫无目的的骑起来,一种巨大的陌生和手足无措感袭来,我获得了曾经在监狱里渴望的自由,但我要这自由做什么?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假释出狱的老大爷最终上吊自杀了一样。不远处的菜市场开始熙熙攘攘,人们涌了出来,买菜买肉,我也去苹果花园买了一只吐司,但为什么要买吐司?现在想想可能还是对食物缺乏的惶恐,那个吐司最后也就吃了三分之一,过了保质期就扔掉了。如每一个在上海的市民收到的信息一样,鸳鸯锅封城,只要四天就完事。我买了一打方便面,和生菜鸡毛菜,最后一天还在公司(3月末日均确诊三千例的时候我居然还正常线下上班)旁边的精品超市抢购了一盒伊势万绿湖可生食鸡蛋—那个超市能买到的最便宜的鸡蛋,和一盒牛奶。现在想想这样保守的囤积物资多少有点可笑。鸳鸯锅封城先只封浦东,于是所有的跨江的地铁线都只驶到临近黄浦江的车站,3月30日时还去体验了一番如此的盛况,二号线终点站南京东路,四号线终点站南浦大桥,八号线终点站终点站小南门,晚上七点钟的人民广场站空空荡荡,只有保洁阿姨在徒劳的拖地。从南京东路走向黄浦江边,空无一人的南京东路还是第一次见到,同样空荡荡的江堤上有人跑步,望向对岸,陆家嘴的灯光还是毫无异样地辉煌,从金陵东路走去豫园站,回望外滩的方向,江对岸花旗银行幕墙上的LED上是巨大的I♥上海I♥侬(侬是上海话中的“你”),映照在空旷的路上。几天后食物自然即将耗尽,楼道群里的人们开始寻觅团购群,我团到的第一批东西居然是意面、玉米片和粗粮饼干。我拿了两包烟跟楼上换了海底捞番茄底料,番茄底料加洋葱番茄和随便什么肉,浇到意面上,也确实像那么回事。接下来是蔬菜包、肉、两块钱一个的鸡蛋、面包和水果,想要靠叮咚美团抢菜是徒劳的,只有自组织的团购才稳定靠谱,只不过要等上几天才能收到。起初还是一天三顿饭,早上麦片中午吃个泡面晚上和室友炒两个菜闷一锅饭;中间一度团到了面粉,从楼下借了擀面杖,和了面擀饺子皮包饺子,从下午一点忙活到八点钟才吃上,也就折腾了那一次就再也不弄了;后来一天两顿,随便炒个鸡蛋做个粥就是一餐,家里没有称,解封了去表哥家吃饭,一称瘦了20斤。封城中本来准备写些日记,结果只零零碎碎的坚持了几天时间,之前有一篇已经发到了matters上-今天是上海封城的第53天,还有接下来封城初期没有那么愤怒时候写的:4月13日 Lockdown的第13天已经渐渐习惯了居家的生活,早上八九点钟起来,洗个澡回回邮件,下午煮点茶喝,傍晚给室友们做个饭,饭后盘点下剩余的物资和明天该做些什么菜。已经没有居家初期对于食物的焦虑,社区的团购带来了充盈的食物,至少对于年轻人而言是这样的:从牛奶到蔬菜,面条大米和菜馒头应有尽有。我自觉已是上海疫情封锁中受影响最小的人了,封城的时间最短、有固定的工作可以线上办公、没有被感染上covid…现在的病毒真的还有那么可怕了么?如果还是如两年前一样的话,那外国政府都视人命如草芥了,这两年国内的施打疫苗、处置患者的经验都是不存在的了么?(一年后的评述:关于感染后被拉去方舱中,方舱里老人的境遇可以看一下我的朋友Hayami写的《我在方舱,看见老人们的孤岛求生》。曾在墙内的微信公众号获得一千万的点阅后才被删除。)4月14日 Lockdown第14天晚上做饭的时候对面楼又一次吹起了萨克斯,这一次演奏的是《明天会更好》。在被封城的现在能听到演奏这样的一首歌,确实有如沙老师在文中所说的“不亚于在冰箱里忽然发现还有一瓶可乐”。可对于现在的环境里,明天真的会更好么?至少对我而言对当前撕裂混乱社会的厌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远远大于对未来的企盼。明天会更好于1985年首次演唱,两年后台湾戒严令被取消、多年来的党外运动走上了台前;那一年前的大陆在改革开放后,文化和思想都有着极大的自由…(一年后的评述:上海解封前几天,在前法租界的延庆路上,便有市民在街头弹唱起《明天会更好》,在微博等墙内平台被转发了许多次,对于我自己而言还是最喜欢街头的这一版,更富有生机和力量。最近刷ig时才发现1989年香港社会民主歌声献中华时候也曾一度献唱过这首歌,让上海乃至全国发生的事情于四十年前的事情产生了关联)核酸是无休止的。就像上学时候运动会走队列练习一样,走一次,不行,再走一次、再走一次,每天的新增确诊从三千变成两万三万再缓慢的下降。也是封城后才晓得小区居然有像学校那样的广播体系,来催促你去做核酸,而毋需如很多小区一般要社区的人手持一个大喇叭在窗户底下喊。起初还很正常,按照楼道的号码依次喊去做核酸,接下来是在开始做核酸前播放红歌,社会主义好我爱祖国将士们听党指挥,特别还是在早上六七点钟时播,大抵是为了提醒您别忘了赶紧起床做核酸。还送了很多很多很多的抗原,每天打卡上传,后来也懒了,一个核酸片片儿能拍一周直到褪色。离开上海前的几天,平日在天津工作的好朋友来上海玩,阴沉闷热的天气里我们从徐家汇书院走到徐家汇公园,她问我,你会不会对上海有归属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来了一年多没有户口没有房子,甚至连暂住证都没办,从户籍的角度上来说我和盲流没有本质的区别,还记得公司里的本地同事一本正经的跟我分析半个小时这个拆迁给了多少钱多少套房子,这个晚拆迁了几年就多给了多少。但归属感又不是明明白白白纸黑字的户口对吧,归属感可能像幸福感一样,是点状的而不是条块状,和朋友在解封后的街头喝酒、吃老弄堂的苍蝇馆子、给没带口罩的爷叔送一个口罩、和准备在上海买房子的朋友讨论各区的区位(?)以及在去年的11月街头行走,归属感在每个小小的事件中随机存在。清空房间是一个大工程。明明记得来的时候只有一个背包和一个箱子,把书送了好多朋友、能挂闲鱼挂闲鱼之后还是好几大箱子。最难抉择的是把什么衣服扔进登山包里背走,这个带不带、带两件还是三件、本来还想带三双鞋,结果登山包完全放不下只能带两个,完全忘记大学时候长程旅行的登山包是怎么收拾的了。最终也只放进了平日很小一部分的衣服,之前还总觉得衣服不够穿的,或许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的东西真的不太多。最为舍不得离开上海的还是这座城市丰富的公共空间和同温层的朋友们,每周不重复的活动在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中进行茑屋书店半层书店黑石公寓育音堂日领馆兰心大剧院;今年三月份考语言考试前准备的时候还去了好几家图书馆,普陀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上图东馆,最后还是觉得上图老派古朴的气质最为对胃口,如果人不多的话徐家汇书院也会是一个好的选择。我在上海的朋友们大抵是从豆瓣、播客听友群和同好群里认识的。已经消失了好几年的好奇心日报的读者群还存在着,和上海的群友们形成了小小的线下同温层,在严老师索老师的润府度过了一个个美妙的夜晚,想来第一次的抗原还是在可以望到浦东四件套的虹口一代润府里做的;和翻电群友们则是在一次次的群代会中熟络,从永福路上的雍福会到莘庄的圣诞派对、以及11月路上行走后逾三十个人挤在李师家小小的客厅,复盘这震撼人心和公民教育101的一晚。李师走后,故宅被wayne师接手,成为群友们举行活动的公共空间,每周电影放映、碎片谈,当然更多的是不定期的骑行观展吃饭和喝酒。爱每一位同温层的朋友们,也祝大家应润尽润,心想事成。中环到北翟高架到虹桥枢纽,曾经出差旅行和送表哥离开上海的路线再熟悉不过,对城市交通地理的亲切应该也算是一种归属感。值机托运安检登机,同样熟悉不过,但这一次在上海没有了可以回的家,这天很炎热,徐家汇气象站的温度打破了历史记录,飞机一跃而上进入云层。再会了上海、さよなら。于青海格尔木封城时的抗原封城后的酒
美国男闯医学会议赏医师巴掌:7年前性骚我老婆
admin
-
“You know whatyou did!” Husband storms stage and assaults...
会员店入华 28 年:消亡录与新战役
admin
-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itlaoyou-com 持续火热的会员店赛道再添 " 重量级选手 " ——高鑫零售 "M 会员商店 "。 4...
曲婉婷148平法拍房以219万成交!因其母贪腐被执行
admin
-
阿里法拍显示,6 月 3 日,曲婉婷被法拍的 148 平房产以 219.97 万成交。该房产在5 月...
中国防长:中美若激烈对抗 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admin
-
图:翻摄陆网/国防部网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今天在新加坡称,中美若发生激烈冲突对抗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并指某大国试图推进“亚太北约化”,渲染冲突对抗,只会让亚太陷入到撕裂、纷争和冲突的漩涡。央视报导,李尚福今天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Shangri-LaDialogue)亚洲安全会议上以“中国的新安全倡议”为题发表演讲,指中美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也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才是中美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李尚福表示,中美关系的意义早已超出双边、影响全球。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中美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那将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中方认为大国应该有大国的样子,不能为一时之私挑起阵营对抗。他说,中方认为,不管什么战略都不能以意识形态划线,以所谓的假想威胁构建排他性军事同盟。试图推进“亚太北约化”,其本质就是绑架地区国家、渲染冲突对抗,只会让亚太陷入到撕裂、纷争和冲突的漩涡。今天的亚太,需要的是开放包容的大合作,而不是拉帮结派的小圈子。他指出,中美制度不同、差异很大,但并不妨碍双方求同存异发展双边关系。历史一再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方一直寻求与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这需要美方拿出诚意、言行一致。这几年中美关系徘徊在建交后的低谷,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缘由大家都很清楚。世界足够宽阔,完全可以容纳包括中美在内的地区各国共同发展。除中美关系外,李尚福还提到台湾,据中国国防部官网,李尚福称,怎么解决台湾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干涉。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不会有丝毫迟疑,不畏惧任何对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Austin)3日针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力发表演讲,谈及台海情势时表示,维持台海和平稳定攸关全球利益,全球商业航道及供应链、自由航行都与此有关;台海发生冲突将带来具毁灭性的结果。奥斯汀重申,美国长期遵行“一中政策”及履行台湾关系法的义务,致力维护台海现状,“我们的政策一致且坚定”。美国反对任何一方单向改变现状,但他也强调,冲突并非是立即或无可避免的。美中竞争加剧,中国先前拒绝美国提出李尚福与奥斯汀在“香格里拉对话”场边举行双边会的提议,使得美、中防长互动备受关注。虽然2日开幕晚宴上,奥斯汀在李尚福到场后主动向前握手致意,但未有太多互动。
装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