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辟的居民怀利(Norm Wylie)在今年10月租了一辆越野车,载著女儿和她的朋友长途驱车前往明尼阿波利斯观赏演出。然而,就在他们上路后不到一个小时,因汽车的轮胎胎面非常薄,导致汽车在公路上失控旋转,最终落入沟渠。但租车公司将轮胎的问题归咎于盗贼偷换了轮胎。怀利的女儿Sammy现年12岁,患有1型糖尿病,是YouTube明星Sturniolo Triplets的忠实粉丝。当她向父亲提出,想与好友一起前往明尼阿波利斯观赏Sturniolo Triplets的演出时,怀利一口答应了。鉴于从温尼辟往返明尼阿波利斯的车程长达近1,500公里,怀利决定不驾驶自己的汽车,而是租一辆更新和更安全的汽车。他在今年10月5日从温尼辟的租车公司Budget Car and Truck Rental提取了他的租车,这是一辆2022年的三菱Outlander越野车。租车公司的职员在当时向怀利保证,该辆租车除了有一处油漆的刮痕之外,其它都很好。就在怀利一行3人驾车上路不到一个小时,开始下雨了。怀利说:「我可以感觉汽车正在滑行。紧接著,汽车在公路上旋转了360度,每个人都在尖叫,其后我们向后飞进了沟渠。」怀利形容上述经历就像是乘坐糟糕的过山车,但令人感到庆幸的是,没有人因上述交通意外而受伤。怀利在上述意外发生后,将该辆租车拖到他岳父的家中,然后借用了岳父家的汽车继续他们的行程。一名家人指出,该辆租车的轮胎胎面看上去非常薄。怀利并没有将该辆租车马上退还给租车公司,而是请了一名轮胎专家进行了检查。后者发现租车的后轮胎的胎面只有0.8毫米,而在包括缅省在内的绝大多数加国省份,轮胎胎面的最低要求是1.6毫米。怀利向租车公司的东主Don Johal发电邮投诉,后者回应说,就在上述交通意外发生前,他已开始重审和重新制订汽车的检查和维修计划。Don...
一直以来,关于连花清瘟在新冠治疗和预防中的效果都饱受多方的质疑。其主要被质疑的地方就是临床试验未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因此很多人包括专家学者也都认为其结果难以服众。连花清瘟是多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常见中药抗病毒药物,主要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等,这些成分此前被证明可以阻止新冠病毒与其人类受体结合,连花清瘟中的广藿香也被证明可改善腹泻及提高胃肠道抗病毒能力。连花清瘟临床试验饱受争论早在2020年,钟南山院士和贾振华、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等领衔的研究团队就曾经共同署名发表过关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的临床试验论文。这项首个被国际期刊杂志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每次4粒,每天3次)后,连花清瘟治疗组的患者的总体症状治愈率在治疗第7天达57.7%,治疗第10天达80.3%,治疗第14天达到91.5%,明显高于对照组(82.4%)。但是在本临床试验中,两组患者在重症病例转化率和病毒检测转阴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他们的病毒检测转阴中位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别。此外,这项研究还因为设计层面的缺陷而备受争议,因为本研究并没有严格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意味着患者知道自己服用的药品,因此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影响;而样本量过少也是本研究的另一个巨大不足。最新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近日,钟南山团队在《Virology Journal》发表了关于连花清瘟胶囊对轻中度冠状病毒病成人的疗效的最新研究,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补足了前述研究没有严格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和样本量有限的的不足,提高了临床证据的水平。研究人员在来自中国、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的17个地点的轻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患者接受单独标准治疗或加用连花清瘟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14天。主要终点是持续临床改善或9种主要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本研究最后共收集了410例连花清瘟胶囊组和405例安慰剂组的数据。结果显示连花清瘟显著缩短了新冠感染者获得持续临床改善的中位时间(4.0天vs. 6.7天),连花清瘟组患者在14天内获得主要症状缓解的比例明显更高(86.8% vs. 71.9)。此外,连花清瘟也显著缩短了新冠感染者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鼻塞或流鼻涕(2.8天对3.7天)、喉咙痛(2.0天对2.6天)、咳嗽(3.2天对4.9天)、感觉发热或发烧(1.0天对1.3天)、低能或疲倦(1.3天对1.9天)和肌痛(1.5天对2.0天)。总而言之,这项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的研究连花清瘟胶囊与安慰剂治疗轻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证明连花清瘟胶囊可加速轻中度COVID-19成人的症状恢复。综合已发表的几项具有不同样本量和不同设计的针对连花清瘟与新冠治疗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不难发现连花清瘟胶囊对轻度COVID-19确有治疗益处,与对照组相比,连花清瘟的效果主要包括临床恢复率的提高、进展为严重或危重疾病的可能性的降低以及相似的安全性。参考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017515/https://doi.org/10.1016/j.phymed.2020.153242